如果已离职的人,有职务侵占,可以追诉吗?追诉期多长? (一)

如果已离职的人,有职务侵占,可以追诉吗?追诉期多长?

职务侵占罪,无论离职与否,都可追溯。

刑事犯罪的追诉期,并不以离职为界限,而是依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对于职务侵占罪,追诉期与涉及金额相关。若侵占金额较小,可能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其追诉期为五年;而若侵占金额巨大,则可能面临五年的有期徒刑,其追诉期则延长至十年。

因此,离职与否不影响职务侵占罪的追诉,关键在于侵占行为的严重性及涉及金额。一旦触及犯罪,根据相关法律,不论离职与否,都必须依法追诉,直至法律规定的追诉期限内。

职务侵占离职多久不追诉 (二)

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限是依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不再追诉。对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的行为,若数额较大,则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详细规定了职务侵占罪的刑罚,对于数额较大者,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者,则处五年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在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的人员,或被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若犯此罪,将依照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定罪处罚。

若犯罪后二十年内仍有追诉必要,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这表明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限为五年,对于特定犯罪情形,最高可延长至二十年,但需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批准。

简而言之,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限为五年,具体期限取决于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二十年的追诉期限例外,需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职务侵占员工已经离职 (三)

法律分析:如果职工在离职前有职务侵占行为构成犯罪的,并且在追诉时效内的,是可以追究离职职工刑事责任的。被害单位并未有效解除行为人的职务时,行为人实质上仍继续履行职务的,造成单位客户基于表见代理情形下的合理信赖,一般则应定性为职务侵占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离职员工转移公司资产违法吗 (四)

离职员工作为非法侵占公司资产的行为,这无疑触犯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职务侵占罪。

这种行为通常加害于公司、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职员,他们借着职务之便,将本应归属单位的财产据为己有。

倘若离职员工在离开公司期间,通过秘密窃取、虚构事实等方式,私自挪用公司资产,且数额较大,那么他就已经构成了犯罪。

公司有权依法追回被转移的资产,同时追究该员工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处罚及民事赔偿。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各大公司一旦发现类似事件,务必立即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离职后的职务侵占罪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奥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