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2024新规定加班费如何给的? (一)

劳动法2024新规定加班费如何给的?

贡献者回答《劳动法》规定加班费是会按劳动者的加班时间来进行确定,一般在工作日加班的就会按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如果周未加班就会按百分之二百支付;如果节假日加班就会按百分之三百支付。 一、《劳动法》新规定加班费如何给的?

劳动者加班费的计算,依据加班的时间而定,如果平时加班的,按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计算加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哪些情形下不得拒绝加班?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解释,以下四种情形,职工不得拒绝延长工作时间: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比如“非典时期”需要生产大量口罩,纺织工厂的职工就应当听从指挥,有必要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生产口罩,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

2、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3、生产设备、交通运输路线、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4、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内安排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三、单位不支付加班费怎么办

单位不给加班工资,劳动者追讨加班工资要灵活选择途径。

1、协商。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一般来说,如果单位不愿支付,协商无法取得效果的。

2、调解。有权调解的部门有单位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行业性、地域性调解组织。

3、投诉。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部门进行处理。劳动监察部门在调查有关事实的基础上,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部门查处案件的时限一般不超过60日,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日。

4、劳动仲裁、诉讼。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审理终结。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实行两审终审制。

综合上面所说的,加班费是针对于员工加班时才会给予的费用,而对于加班费的计算会按加班的时间来定,不同的加班时间所存在的加班费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需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条款来,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加班费计算的法律依据 (二)

贡献者回答加班费计算的法律依据主要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规定确保了劳动者在超出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工作时,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规定加班费怎么算的 (三)

贡献者回答劳动法规定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如下:

延长工作时间加班费: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照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费。

休息日加班费: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且无法补休的,应按劳动者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加班费。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按照劳动者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费。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得到充分保障,并合理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

2024深圳《劳动法》加班费是如何计算的? (四)

贡献者回答《劳动法》规定,平日加班为1.5倍工资,基础工资÷21.75÷8×1.5×加班小时数只要连续工作一年就可享受带薪年假。其中,工龄一年、十年以下的,可享受5天带薪年假。工龄十年、二十年以下的,可享受10天带薪年假。工龄20年的,可享受15天带薪年假。

深圳《劳动法》加班费的规定

《劳动法》规定,平日加班为1.5倍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基础工资÷21.75÷8×1.5×加班小时数

1、 我国《劳动法》规定,只要连续工作一年就可享受带薪年假。其中,工龄一年、十年以下的,可享受5天带薪年假;工龄十年、二十年以下的,可享受10天带薪年假;工龄20年的,可享受15天带薪年假。

2、当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公受伤时,享受医疗期待遇。医疗期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职工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和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医疗期的期限从3个月到24个月不等。职工实际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且在本单位工作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3个月;职工实际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且在本单位工作超过5年的,医疗期为6个月。

3、劳动者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的,工作满1年就折算为3个月的连续工龄,可以换算成1个半月的缴费年限

4、劳动者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工作1年折算为6个月的连续工龄,可换算成3个月的缴费年限

5、有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即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养老保险金

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休假时间6个月以内的,工龄少于两年,病假工资按正常工资的60%发放;工龄在两年、四年以下,病假工资按正常工资的70%发放;工龄在四年、六年以下,病假工资按正常工资的80%发放;工龄在六年、八年以下,病假工资按正常工资的90%发放;工龄八年的,病假工资等于正常工资。

病假时间在6个月,工龄少于一年的,按正常工资的40%发放;工龄在一年、三年以下的,按正常工资的50%发放;工龄三年的,按正常工资的60%发放。

另外: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很多在社会上工作的人都知道,在单位上班,多多少少会有出现加班的情况,正常的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的是八个小时,但是总是会有意外事件需要加班,加上现实和理论总是会有一些冲突,所以加班也成为了常事,但是要支付加班费。

对于劳动法加班费计算,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