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虚假宣传的认定及处罚赔偿
- 2、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认定及处罚
- 3、关于虚假宣传的法律法规
- 4、虚假广告罪的认定和量刑标准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虚假宣传的认定及处罚赔偿 (一)

答虚假宣传的认定及处罚赔偿如下:
1、主体判断上,双方是否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2、侵权方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
3、侵权方在宣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的成分;
4、虚假宣传及误导宣传的后果是否损害了消费者或竞争者的权益,是否足以增加侵权方的竞争优势,使其获得更多的市场交易机会,从而损害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法律规定虚假宣传处罚:
1、因虚假宣传行为而发生的经营额达到5万元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5万元的,每增加5000元,增加罚款1000元;
2、虚假宣传行为延续的时间达到三个月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三个月的,每增加1个月,增加罚款3000元;
3、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费用达到5000元的,增加罚款5000元;超过5000元的,每增加1000元,增加罚款2000元。
综上所述,如果是这个虚假宣传的赔偿标准是三倍标准的,消费者是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其实际损失的,并且可以的要求当地的主管行政部门对这个经营者给予一定的处罚的,如果是这个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有过错的话是要和这个经营者负责连带责任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
【财产损害的民事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惩罚性赔偿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认定及处罚 (二)
答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网友咨询:
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认定及处罚?
律师解答: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虚假宣传认定需注意:要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后果,不引起“欺骗、误导消费者”后果的商业宣传,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范围,一些明显的过度宣传,未能引起“欺骗、误导消费者”后果的,不能认定为虚假宣传。常见的虚假宣传有:发布虚假广告、虚构销售、虚构或进行引人误解的演示或说明、虚构荣誉等。
经营者违反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律师补充:
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虚假宣传的范围大于虚假广告,虚假宣传包括虚假广告,虚假广告属于虚假宣传的一种形式。虚假宣传与虚假广告的法律依据分别是《反之当竞争法》和《广告法》,两者分别受《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调整。对非广告方式的虚假宣传,应当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定性处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关于虚假宣传的法律法规 (三)
答关于虚假宣传的法律法规如下:
1、行为人在广告中作虚假宣传,违法发布了虚假广告的,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3-5倍的罚款,广告费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20-100万元的罚款等;
2、虚假宣传情节严重,构成虚假广告罪的,一般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虚假宣传的认定:
1、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2、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3、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4、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5、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综上所述,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不正当利益,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进行不真实的宣传。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广告法》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虚假广告罪的认定和量刑标准 (四)
答虚假广告罪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概念与构成要件: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体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要件具体解释:
客体:此罪侵犯的是国家对广告经营的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商业性广告。行为:涉及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虚假宣传行为。虚假宣传:广告中包含误导性信息,如虚假内容、科研成果引用不当、虚假效果描述等。情节严重:需综合手段、动机、散布范围、次数、持续时间、后果等因素来判断。
虚假广告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犯虚假广告罪的,将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对于单位犯罪,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注意事项:在确定虚假广告与犯罪之间的界限时,需考虑夸大内容的适度性。虚假广告罪需与其他犯罪如假冒商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进行区分。在疫情防控期间发布的虚假广告行为,若构成犯罪,同样适用此量刑标准。虚假广告代言人如构成共犯,也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虚假广告宣传的认定及处罚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