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诉虚假宣传一般怎么处理 (一)

答被投诉虚假宣传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积极自查。作为卖家,在接到买家投诉你虚假宣传时,一定要积极进行自查,看看自己宣传广告语是否是出现了夸大其词的成分,假如却有此事,就一定要引起重视,要认真的去处理此事;
2、联系买家。作为电商卖家,在接到买家的投诉后,应该积极联系买家,了解买家投诉你的原因;
3、私聊协商。假如买家投诉的确实是事实,那作为卖家就应积极地和买家进行沟通,无论给买家造成损失与否,也应就自己的失误给买家道歉,期望能得到买家的理解,假如给买家造成了损失,就应积极和买家协调赔偿事宜;
构成虚假宣传会面临以下后果:
1、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1万元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涉嫌虚假宣传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因此,当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应当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商家虚假宣传怎么维权 (二)
答对于商家虚假宣传行为之投诉处理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通过与该经营者进行充分协商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二,如果未能通过上述协商方式获得圆满结果,消费者可以选择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提出申请,请求由其出面调解纠纷;
第三,如果消费者并未选择途径进行调解或者未得到满意的解答,可进一步向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提交个人诉求,进行申诉处理;
最后,若消费者已经与某一经营者签订了相关的仲裁协议,也可依据该协议,委托相关有权机构秉持公正公平原则进行仲裁裁决。
饿了么被罚款50万,消费者如何应对虚假宣传? (三)
答面对商家的虚假宣传,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消费者可以直接联系商家,指出虚假宣传的问题,并要求商家给予合理的解释或补偿。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协会热线,请求其介入调解解决与商家之间的纠纷。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等行政部门投诉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要求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如果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存在仲裁协议,可以提请仲裁机构对虚假宣传纠纷进行仲裁,以仲裁结果为准进行解决。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其他途径无法解决问题时,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内容: 在应对虚假宣传时,消费者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短信留言等,以备维权时使用。 我国《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措施。
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宣传时,应依法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规定虚假宣传怎么处罚 (四)
答为确保公正合理执行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本规定。对虚假宣传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进行处罚。如宣传内容涉及商业信誉、商品质量、制作成分等信息不实或误导消费者,则罚款1.5万元。
针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根据具体事实,如宣传内容项数、经营额、持续时间、广告费用等,将分别计算罚款基数,并进行合并计算。例如,宣传内容有2项,罚款增加5000元,每增加一项增加5000元;经营额达到5万元,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5万元的,每增加5000元增加罚款1000元;虚假宣传行为持续时间达到三个月,罚款增加1万元,超过三个月的,每增加一个月增加罚款3000元;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广告费用超过5000元,罚款增加5000元,超过5000元的,每增加1000元增加罚款2000元。
在处罚时,考虑特定情况,可能会从重或从轻处罚。如虚假宣传行为被处罚后再次实施、雇佣或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作虚假现场演示和说明、刊登虚假声明性公告、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材料、拒绝监督检查等行为,将增加罚款比例。而对配合检查、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积极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和解决消费纠纷等行为,则可能下调罚款比例或免于罚款。
在计算罚款时,根据上述情况调整罚款基数,最终确定罚款总额。如需突破罚款标准下限,需由办案机关的案件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对于特定情形,分局需适用特定条款时,需报市局法规处决定。罚款总额计算公式为:基本标准额(2万元+增加的罚款数额)+从重处罚的罚款额(基本标准额×增加罚款的比例)-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下调额(基本标准额×下调的比例)。
明白了虚假宣传纠纷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奥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