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果偷税被查会有什么后果

公司如果偷税被查会有什么后果

公司偷税被查的严重后果

在当今法治社会中,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和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然而,仍有一些公司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偷税漏税等违法手段。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成了威胁。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处,公司将面临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和经济后果。

法律制裁:罚款与刑罚并重

对于偷税行为,法律有着明确的制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税务机关将对偷税公司进行严厉处罚。首次被查处时,公司通常需补缴偷逃的税款,并缴纳高额的滞纳金和罚款。罚款金额往往根据偷税数额的大小而定,数额巨大者将面临更为严苛的经济制裁。情节严重者,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漏税被查,接下来应该怎么处理 (一)

优质回答一、新刑法“偷税漏税罪”的处罚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方式如下:

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

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新刑法对“偷税罪”的新表述

对比新旧法律条文的修改(新旧刑法对偷税罪的规定附后),可以看出:

1、摒弃了偷税概念。从通常含义上说,“偷”是指将属于别人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在税收问题上,应缴税款原本属于纳税人的合法财产,之所以发生偷逃税行为,是因为纳税人没有依法履行缴纳税款的义务,因此,偷税同为与平常概念中的盗窃行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缴纳税款”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对“偷税”概念的认识已出现变化。

从本质上讲,税收是国家凭借强制力对纳税人的财产进行的无偿占有;从税收契约论的角度来讲,税收是纳税人换取政府公共服务而提供的对价。从这个意义上说,逃避缴纳税款是纳税人违背一种给付义务。改变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识,更加人性化,体现了我国立法的进步。

2、设立了逃税罪名。将罪名由“偷税罪”改为“逃税罪”,用“逃避缴纳税款”取代“偷税”,并将“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规定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此概括性描述显然比旧的规定更宽泛,更具有“口袋”性质,将更有利于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尤其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这一规定的变化,表明了立法者对于经济犯罪更多倾向于从行为的危害结果角度进行考量,对积极主动挽回国家损失的行为,可依法予以宽大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比较符合当前提倡的“社会和谐”。

3、对逃税的手段采用概括性的表述。即:“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适应实践中逃避缴纳税款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4、对构成“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没再作规定。以“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取代了“偷税数额在1万元10万元以下、10万元”,修改了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标准,尊重了纳税人类型、规模、情形等特点,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原则。这既强化了对纳税人合法权利的依法保护,也突出了对涉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税进程,深化和谐征纳关系,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意识的不断增强。

5、增加了逃税罪的初犯规定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特别条款。这是对偷税罪的最重大修改。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满足以下3个条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二是缴纳滞纳金;三是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已受行政处罚的”不单是指逃税人已经收到了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主要是行政罚款)决定书,是否已积极缴纳了罚款,是判断逃税人有无悔改之意的重要判断标准。

6、对达到逃税罪的数额、比例标准不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作了列举。即“5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处罚的除外”,体现了对有逃税行为屡教不改的人从严处理的立法思想。因逃避缴纳税款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的人又逃税的,还必须符合第一款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7、对有关犯罪行为列举性条款变为概括式规定。新刑法将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及单位都不予细分,全部列入了犯罪主体之列,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扩大了“偷税罪”的犯罪主体。因此,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放松了对“偷税”的界定。同时,对有关犯罪行为由列举性条款变为概括式规定,比现行规定更宽泛,更具有“口袋”的性质,进一步规避了法律盲区,减少了企业钻空子的可能。

8、明确了偷税罪修改以后的溯及力问题。根据刑法总则第12条规定,对之前发生的行为适用不溯及既往和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对新刑法颁布前的偷税犯罪行为还应当追究,但在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看行为人是否符合新刑法规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3个条件,对于符合条件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否则应追究;

二是看行为人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数额标准和规定的比例。具体讲,就是凡未移送的以及以后查处的涉税案件,只要符合新刑法相关要件的,不需要移送公安机关;税务机关按规定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应当在所有行政救济期限全部结束后执行移送。

此外,涉税条款中“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其“5年内”是指从2009年2月28日起往前计算。

偷税漏税会没收房产吗 (二)

优质回答偷税漏税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没收房产。以下是关于此问题的详细解答:

补缴税款是首要责任:偷税漏税的纳税人首先需要承担的责任是补缴应纳税款。

强制执行可能导致房产被查封、拍卖:如果纳税人未按时补缴税款,税务机关有权申请强制执行。在此情况下,房产等财产可能成为执行标的,被税务机关查封,甚至在必要时被拍卖以抵缴税款。

刑事责任: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构成逃税罪。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此类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以及罚金等。

综上所述,偷税漏税行为在严重情况下,确实可能导致房产等财产被没收。因此,纳税人应严格遵守税法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个人举报公司偷税后果 (三)

优质回答个人举报公司偷税后果如下:

1、个人举报公司偷税漏税,原则上对举报人本人没有影响;

2、被举报的企业若查实偷税行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

3、具体后果取决于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以及偷税金额,如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4、税务机关将对举报人的身份予以保密,尤其是匿名举报者。实名举报者可能获得奖励,但需提供充分的证据。

个人举报公司偷税的法律影响:

1、奖励机制:根据相关法规,对于提供重要线索并最终查实的举报人,税务机关可能给予一定的奖励;

2、保密措施:税务机关通常会对举报人的身份进行保密,以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和隐私;

3、调查程序:一旦举报被受理,税务机关将启动调查程序,对被举报的公司进行税务检查;

4、法律责任:如果公司确实存在偷税行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可能的罚款;

5、诚信记录:公司的偷税行为一旦被查实,可能会影响其税务诚信记录,进而影响公司的信用评级和市场竞争力;

6、刑事责任:在严重的情况下,偷税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综上所述,个人举报公司偷税漏税在原则上不会影响举报人,而被举报企业一旦查实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及高额罚金,具体后果与偷税金额和比例相关;税务机关承诺保护举报人身份,实名举报者在提供有效证据的情况下还可能获得奖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公司偷税,对法人是否有影响 (四)

优质回答公司偷税对法人有影响。具体来说,这种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公司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法人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将直接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即便公司偷税行为未构成犯罪,法人也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承担行政责任,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接受高额罚款。

经济影响:

公司偷税行为一旦被查实,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将直接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可能对公司的资金链造成压力,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此外,偷税行为还可能引发客户流失、合作伙伴疏远等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经济困境。

社会声誉损害:

公司偷税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底线,也违背了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将严重损害公司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作为公司的代表和象征,法人的个人声誉也将受到牵连,影响其在商业圈内的形象和信誉。

法律责任与股东关系:

如果股东知晓并参与了公司的偷税活动,他们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以及罚金等。这表明,公司偷税行为并非仅由法人一人承担后果,而是可能波及整个公司管理层和股东群体。

综上所述,公司偷税行为对法人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包括法律责任、经济负担、社会声誉损害以及股东关系紧张等多个方面。因此,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和决策者,应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和商业道德准则,确保公司合法经营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税务局查账有什么后果 (五)

优质回答税务局查账的后果主要取决于查账的原因和结果。如果企业存在税务违法行为,那么查账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利后果。 一、可能的后果

1. 罚款和滞纳金:如果查账发现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等行为,税务局会依法对企业进行罚款,并可能要求补缴相应的税款和滞纳金。 2. 信用受损:对于存在税务违规行为的企业,其信用记录可能受到损害,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业务发展。

3. 税务评估或稽查常态化:一旦企业被查实存在税务问题,可能面临更频繁的税务评估和稽查。 4. 法律诉讼:如果违规行为严重,税务局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缴税款,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二、详细解释 税务局查账通常是因为接收到举报、发现企业税务申报异常或是配合其他部门的联合检查。当查账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未按规定申报、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时,税务局会根据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具体影响 1. 经济处罚:对于未按时缴税或偷税漏税的企业,税务局会要求补缴税款,并加收滞纳金和罚款。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2. 声誉影响:企业的税务信用等级降低,可能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可能影响合作伙伴的选择。 3. 长期监管:一旦企业被查实存在税务问题,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频繁的税务检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压力。

4. 法律责任:如果违法行为严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负责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对个人前途产生严重影响。 四、总结

税务局查账的后果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查账结果。企业应重视税务合规,遵守税收法规,以避免因查账带来的不利后果。一旦面临查账,企业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以减轻可能的不利影响。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公司如果偷税漏税谁会受到处罚。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