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罪判几年有期徒刑

偷税漏税罪判几年有期徒刑,是一个涉及法律制裁与税收合规的重要议题。偷税漏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了解偷税漏税罪的法律后果,对于增强公民的税收法律意识、维护税收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偷税漏税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而偷税漏税罪,则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具有逃避缴纳税款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伪造、变造帐簿、记帐凭证等欺骗、隐瞒行为,且偷税数额达到法定标准。
二、偷税漏税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对于偷税漏税罪的量刑标准,主要依据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以及偷税次数等因素来确定。具体而言:
1.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的“数额较大”,通常是指偷税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具体标准由司法解释或相关规定确定。
2.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数额巨大”,同样需要参照相关司法解释或规定来确定。
3. 对于多次实施偷税行为且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即多次偷税行为所涉税额累加后达到法定标准的,也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的,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三、典型案例分析
以网络主播乐传曲偷逃税款案为例,该主播通过个人账户收款隐匿销售收入以及将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等手段偷逃税款。税务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决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任何试图通过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四、注意事项
1. 公民和企业应增强税收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税收法规,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2. 在面临税务检查时,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调查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
3. 如发现自身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主动补缴税款和滞纳金,以降低法律风险。
偷税漏税罪判几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相关问答
购买偷税产品会有什么后果?被查到的时候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一)
最佳答案最近西安奔驰漏油事件引发的最大的瓜是收取金融服务费,从这个强硬收取的费用操作模式来看,引起了奔驰4S店偷税漏税的嫌疑,一下子又把4S店这个行业推到风口浪尖。
企盈今天整理了十种容易被判断为“偷税漏税”的行为,给各位会计小伙伴梳理一下,谨防出错,仅供大家参考哦!
1.以“预收账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账,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在实际操作中, 正确的做法是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实现时,按实现的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2.原材料转让、磨账(企业间在产品购销业务中不通过货币资金流动而是通过协议使得各自的应收、应付账款相互抵消)不记“其它业务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账款”,不计提“销项税额”。
3.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如:托收承付违约金,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冲减财务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详细规定了价外费用的内容。凡是价外费用,无论纳税人的会计制度如何计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
4.返利销售。
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品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账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账外经营。
5.视同销售不记收入。
企业用原材料、产成品等长期投资,产品(商品)送礼或作样品进行展销,不视同销售记收入,不记提销项税额。
6.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根据会计准则,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应按照成本计入在建工程,同时进项税额转出计入在建工程。
7.公司资产、股东资产混同。
实践中,存在着大量股东资产与企业资产混同的现象,例如股东个人账户用作公司收付款、公司账户与股东账户互相交易等。当出现财产混同,公司的财产有可能被隐匿或转移或被股东个人私吞。
8.流动资产损失。
直接记入营业外支出,涉及增值税部分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103号)规定:“……对于企业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中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9.报销不属于自己单位的费用。
10.盘盈的固定资产不作损益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偷税和漏税之间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二)
最佳答案偷税罪与漏税的界限 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有纳税的义务,而采取种种手段,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行为人偷税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须出于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目的。过失行为导致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 漏税是由于行为人对税收规定、财务会计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报应税项目等过失行为,而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偷税罪与漏税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有相同之处,都是造成了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结果。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即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主观恶性大,为了达到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而漏税是一种主观过失,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观恶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论。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偷税漏税罪判几年以上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奥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