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深度解析

一、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这一规定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推进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公务员依法、公正执行公务,进而促进机关的廉政建设。

意义

该规定的实施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对公务员的监督作用,减少因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公务员工作的干扰,防止利益冲突,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清正廉洁。同时,这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举措。

二、公务员回避的主要类型

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要求公务员凡有特定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这些亲属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及近姻亲关系。

地域回避

地域回避主要针对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要求他们不得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原籍、出生地、成长地任职。特别是担任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以及担任县级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的公务员,需要实行更严格的地域回避。

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要求公务员在执行特定公务活动时,如考试录用、调任、职务升降任免、考核等,若涉及本人或亲属利害关系,应当回避。这一规定确保了公务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三、公务员回避规定的实施与监督

实施程序

公务员回避的实施程序包括本人或所在机关提出回避申请,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并提出回避意见,任免机关作出决定等步骤。对于需要回避的公务员,原则上应在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回避意见之日起30日内予以调整。

监督与纪律

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公务员回避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回避规定的公务员,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同时,公务员应当服从回避决定,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的,将面临免职或降职等处罚。

四、总结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公务员依法、公正执行公务,促进机关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施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等制度,有效减少了因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公务员工作的干扰。同时,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回避规定的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历史上示弱于人的事例?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的信息了解不少了,奥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