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务犯罪有哪些种类 (一)

新时期职务犯罪有哪些种类

新时期职务犯罪主要包括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三大类。

一、贪污贿赂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是职务犯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行贿罪: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私分国有资产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渎职罪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公务活动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从而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构成的犯罪。这一类别下的具体罪名较多,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

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这类犯罪主要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或民主权利的行为,如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种类多样,涵盖了贪污贿赂、渎职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多个方面。这些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职务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检察院管辖的14种职务犯罪案件 (二)

检察院管辖的14种职务犯罪案件分别为: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

这些犯罪通常是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此类犯罪,可以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也可由检察院立案侦查。若在立案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同时涉及监察委员会管辖的职务犯罪线索,检察院应及时与同级监察委员会沟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由更利于查办案件的机关立案侦查,或由不同机构分别侦查,最终由检察院依法对全案审查起诉。

什么叫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 (三)

职务犯罪触犯的是刑法并且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而职务违法是触犯宪法、法令、行政法规等法律后但是未达到刑法规定犯罪追诉标准的,不会追究刑事责任。

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

而职务违法的主体是具有行使公职权利的国家公职人员。

总的来说,职务犯罪比职务违法的后果更为严重,并且其触犯的法律是有明显的不同,职务犯罪是触犯的刑法;而职务违法触犯的是国家颁布的所有法律法规或者法令等。

一、哪些事情属于职务犯罪范畴

(一)职务便利类犯罪:

1、该类犯罪是企业高管职务犯罪中危险性最高,也是数量最高发的犯罪,其客观上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自我交易、侵犯公司的商业机会等多种形式;

2、为个人、朋友或其他第三方获取非法的利益。此类犯罪是为个人利益而使用职权,而职权的本来使命是为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因此,其违背职务的行为必然要表现为对职权的“利用”。

(二)滥用职权类犯罪:

1、滥用职权型犯罪是以积极的越权行为为主要特征,而越权行为的标志是其违规性,即超越权力范围,一意孤行,坚持错误的决策,强行、擅自作出违反规定或者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

2、滥用职权型犯罪是明知不可为而公然为之,前面的利用职务型犯罪是明知不可为而悄然为之,两者的秘密性特征不同。该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他主体不构成本罪。

(三)疏于职务类犯罪:

1、该类犯罪具体表现是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放弃履行公司法规定的职责。如公司高管对于自己的职务负有勤勉尽责和审慎决策的义务,而严重不负责任则属于疏于职务。疏于职务犯罪的客观行为形态,既包括作为,又包括不作为。

2、非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违反了审慎的义务被诈骗,致使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目前我国刑法尚没有相应的规定。被骗公司可以合同诈骗罪追回损失,而对于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的行为,公司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或者其他约定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二、职务违法怎么处理

职务违法的处理方式: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留置后可能会被这样处置:

1、处理,对违法公职人员按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罚决定;

2、建议,对监督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督建议;

3、问责,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应当直接向负责任的领导人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4、移送起诉,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经调查,监察机关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制定起诉意见,并将被调查人员、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对被移交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监察机关对被调查人员采取留置措施,方便监察机关调查,法院判决被留置人是否有罪。

职务违法以及职务犯罪两者相比较,后者的后果是严重的,前者虽然是违法行为,但是并没有达到追诉的标准,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新时期职务犯罪有哪些种类,奥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