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中学生,抢劫,十岁的小孩儿钱财。该怎么处理 (一)

14岁的中学生,抢劫,十岁的小孩儿钱财。该怎么处理

已满十四周岁的,犯抢劫罪的,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发生抢劫案件,应由案发地的公安机关立案处理,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移交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未成年人抢劫未成年人行为的认定 (二)

从《解释》第七条的立法本意看,该条规定主要适用于发生在校园周边或者校内,年龄较大的未成年人欺负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的“强索”案件,主要是未成年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比如出于欺负弱小、称王称霸或者戏弄其他未成年人的意图而向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随身携带的用品或者少量钱物,“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才不认为是犯罪。纵观此案,第一,实施的行为不是发生在校园周边或者校园内这样一个特定环境,而是发生在剧场这样一个公共环境,其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不能与之等同。第二,实施行为之前有预谋,手段成人化。第三,此案三人结伙,且实施的行为所指向的对象的年龄比涉案人的年龄大,与以大欺小的性质显然不同。由此可见,此案事前预谋、手段成人化,其成功率较高,社会危害性与发生在校园周边的一般“强索”案件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法院应当以抢劫罪对其定罪处罚是正确的。另外,法院可以对被告人适用缓刑,充分考虑被告人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和案件情节及造成的后果等综合因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抢劫罪对其定罪处罚是罚当其罪,适用缓刑体现了教育为主,通过缓刑期间的考察、教育和监督,能够使其更好地认罪、悔罪和改过自新。

一伙中学生,殴打一名小学生,而且还拿走了这个小学生买的物品,这个行为够不够成犯罪,望各位懂法律人士 (三)

如果中学生已满十四岁,可以按抢劫报警或起诉。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至少中学生的家长(法定监护人)要为子女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14岁的中学生,抢劫,十岁的小孩儿钱财。该怎么处理,奥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