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院院长张学群

云南省高院院长张学群

张学群,作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现任院长,以其深厚的法学背景、丰富的司法工作经验,以及对法治事业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为云南省的司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本文将从张学群的职业生涯、司法理念、工作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全面介绍这位杰出的司法工作者。

职业生涯的积淀与升华

张学群,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于安徽阜南。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基层,曾当过知青,并在安徽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安徽省司法厅工作,历任多个职务,包括司法厅团委副书记、政治部任免科副科长、安徽省政法干校副校长等。这些基层工作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也培养了他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对法治事业的坚定信念。

1998年,张学群被任命为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此后又担任过芜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务。这些职务的历练,使他对党政工作和司法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2010年,他回归司法战线,任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2012年调任云南高院工作,并于2013年正式当选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司法理念的践行与传播

张学群院长深知,法治社会的形成、法律权威的树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他强调,法院和媒体应形成法治合力,共同承担起传播有效权威信息、净化社会舆论环境的责任。他主张摈弃那种认为媒体采访报道是找事添乱的不正确思想,积极支持媒体采访报道,能公开的坚决公开,以树立人民法院公开、公正、开明、开放的良好形象。

同时,张学群院长也非常注重司法作风的建设。他强调,法院工作人员要尊重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理解记者追寻事实真相的职业特点。而新闻媒体也应尊重司法规律,准确、及时、全面、客观传播司法信息,把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换为能理解、易接受的大众语言。

工作成就的彰显与影响

在张学群院长的领导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体制改革、审判质量效率提升、司法公开透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积极推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了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

大理灭门案22年后将再审,这起案件的原委是怎样的? (一)

最佳答案1989年,云南大理市中村民王学科一家遇害,按照当时证据,1997年法院判嫌疑人张满无期徒刑,张满提起上诉,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维持原判,2019年云南省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建议云南最高法院重新审理此案,2021年云南最高级法院决定重新审理此案。

犯罪嫌疑人张满1945年出生,本来是村书记,后来因工作调动,成为村主任,1997年张满被判无期徒刑,当时法院的主要记录是,张满因为与被害人村民王学明积怨已深,所以张满杀死张学明长子张学科一家进行报复。当时杀人经过主要经过是,1989年一天晚上,张满悄悄的进入王学科家中,趁王学科不注意用凶器将其杀害,然后张满将张学科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杀死,并将一家四口的尸体丢入自家的水井之中,做完这些事情后,张满突然感觉到很恐惧,冷静后打扫了现场,逃回家中。

后来村民发现异样后报警,警方根据搜索的证据在1989年抓捕嫌疑人张满,在1997年云南法院判处张满无期徒刑,剥夺终身政治权利,但是张满以刑讯逼供、自己被冤枉为由提起上诉,但是云南最高法院审理结果是维持原判,就这样张满进入了他的服刑阶段,因张满在狱中表现良好,多次减刑,在2018年张满刑满释放。

2019年云南最高检察院在梳理案件中发现此案存在众多疑点,于是向云南最高法院提请重新立案审理。

已经76岁高龄的张满虽然2018已经被刑满释放,但是感觉自己被冤枉劳改这么多年,是否能还自己清白已经成为张满的心病。张满在得知自己的案件重新立案审理时只有一个愿望,希望案件快点审理,年纪大了加上疾病缠身,怕自己等不到重新宣判那一天,不过我坚信,法律是公平的,不会冤枉好人,也不会放过坏人。

【免责说明】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对于云南省高院,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