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甲基异恶唑”和“磺胺甲恶唑”一样吗? (一)

“磺胺甲基异恶唑”和“磺胺甲恶唑”一样吗?

优质回答磺胺甲基异恶唑和磺胺甲恶唑是同一药物,化学名称为Sulfamethoxazole(SMZ)。磺胺甲恶唑又名新诺明、新明磺或磺胺甲基异恶唑。

此药抗菌谱与磺胺二甲嘧啶(SD)相似,但其抗菌作用更为强大。由于磺胺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酰化物溶解度较低,容易在尿道中形成结晶,导致结晶尿、血尿及闭尿等症状。在大剂量应用时,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避免上述问题。

磺胺甲恶唑常与其他药物如TMP(甲氧苄啶)合用,二者协同作用,抗菌效能显著增强,效果可提升数倍至数十倍。临床上,磺胺甲恶唑及其合剂广泛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

磺胺药有什么疗效? (二)

优质回答磺胺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包括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等。这类药物虽然抗菌作用较弱,但因其广谱抗菌特性,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的磺胺类药物有磺胺脒(SG)、肽磺噻唑(PST)等,用于肠道感染,以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柳氮磺吡啶等。

磺胺类药物的半衰期为17小时(SD)和11小时(SMZ),因此只需每日服用2次。服用时间超过3天或需要增加剂量时,应服用碳酸氢钠以避免肾毒性。对于重症流脑,需将SD稀释液采用生理盐水稀释,稀释量应小于200毫升,以避免析出SD结晶。

磺胺类药物自1969年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出现后,其抗菌效果显著增强,治疗范围也得以扩大,尽管大量抗生素问世,磺胺类药仍占据重要地位。磺胺药口服后迅速在小肠上段被吸收,一般2-4小时血中浓度达到峰值,长效磺胺则需4-6小时。

细菌对磺胺药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磺胺药与TMP联合使用不仅增强前者抗菌作用,还延缓抗药性。临床上,SD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MZ或SMZ+TMP为首选,预防用药可选磺胺甲氧吡嗪、磺胺邻二甲氧嘧啶。

磺胺药用于治疗一般性全身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葡萄球菌引起的疖肿等,可选用SD、SMZ或SMZ+TMP。对于泌尿道感染,如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可选用磺胺异恶唑、磺胺间甲氧嘧啶。局部感染外用磺胺醋酰钠疗效较好,对组织刺激性小,常用10%-30%溶液滴眼治疗结膜炎、沙眼等。

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过敏反应、对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等。为避免肾毒性,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检查尿液,出现结晶尿、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停药。过敏反应以长效磺胺类较易出现,停药后反应仍可能继续发展,因此应谨慎使用。

甲氧苄胺嘧啶(TMP)是一种非磺胺类抗菌药,与磺胺药合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抗药菌株产生。其口服吸收迅速,主要与磺胺甲基异恶唑合用治疗伤寒、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TMP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现象,停药后可恢复。

对于磺胺甲基异恶唑怎么读,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