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法律规定在我国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该法旨在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土地承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众多,如合同条款的明晰与规范、承包期限的合理设定、租金及支付方式的明确约定,以及严格遵守土地用途的限制等。这些规定和注意事项确保了土地承包的公平、公正与合法性,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 1、土地承包法律规定都有哪些?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 2、土地管理办法38条规定
- 3、土地法法律法规
- 4、土地管理法是哪一年颁布和实施的
- 5、法律有没有规定土地到期要恢复土地原貌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土地承包法律规定都有哪些?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一)

最佳答案我国现行有关土地承包与管理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同时也有一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一、主要法律规定
宪法:
对我国的土地相关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是土地承包法律制度的根本依据。
专题性法律:
《民法通则》:规定了调整土地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土地管理法》:全面规定了调整土地关系的主要法律制度,包括土地承包的相关内容。《农村土地承包法》:专门规定了调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主要法律制度,是土地承包的核心法律。其他法律如《农业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也涉及了与土地承包相关的内容。
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并在全国施行,对土地承包的具体实施进行规范。
地方性法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适用于本地区。
土地、农业管理部门行政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
对土地承包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进行细化规定。
二、需要注意的方面
合同规范:
土地承包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
期限规定:
土地承包期限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随意缩短或延长。
流转管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遵循自愿、有偿原则,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权益保护:
承包方应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不得非法干涉或剥夺。
争议解决:
土地承包发生争议时,应依法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综上所述,土地承包法律规定涉及多个层面,承包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土地管理办法38条规定 (二)
最佳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8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这条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耕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其中,对于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情况,规定了一年时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土地,应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如果一年未动工建设,则应按照规定缴纳闲置费。如果连续二年未使用,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县级人民政府有权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规定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共同构成了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8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旨在保护耕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该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三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旨在保护耕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该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法法律法规 (三)
最佳答案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这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土地的使用、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原则,为土地管理活动提供了法律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该条例是对《土地管理法》的细化和补充,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实施细节,确保了土地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土地登记规则》:此规则对土地的权属登记和变更管理有明确的规定,旨在确保土地权益的合法化和明晰化,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这部法律针对农村土地的承包、流转和纠纷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在城市房地产领域,该法是核心法规,规范了房地产市场,保障了市民的住房权益和城市的建设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该条例主要针对土地交易中的税收问题,对土地增值部分征税,旨在调节经济秩序,维护土地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土地管理的法制框架,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土地管理法是哪一年颁布和实施的 (四)
最佳答案现行《土地管理法》颁布于1986年,198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管理法》历经1988年、1998年(修订)、2004年、2019年三次修正,一次修订。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共八章87条:
第一章共8条,阐明立法目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基本国策。如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等。
第二章6条(9-14条)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对城市市区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及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和承包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进行规定。尤其是农村的“三地三权”的规定,为农村土地改革作出法律规定,对农民的权益作出法律保障。
第三章15条(15-29)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法律规定。其中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办法、原则,建立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国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
第四章14条(30-43)对耕地保护进行法律规定。主要规定内容有: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国家鼓励土地整理等。
第五章23条(44-66)对建设用地进行法律规定。规定了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同时规定了土地征收的情形,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规定土地征收的程序、审批权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第六章7条(67-73)对监督检查进行法律规定。规定了监督检查的程序、措施、权限、处置方式。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章11条(74-84)明确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3条(85-87)明确适用范围和施行时间,规定:在根据第十八条的规定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继续执行。
法律有没有规定土地到期要恢复土地原貌 (五)
最佳答案法律有规定土地到期要恢复土地原貌。
法律规定土地到期要恢复土地原貌的两个方面如下:
1、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根据规定,土地使用者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使用期限届满后,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恢复土地原状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证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如果土地使用者不履行恢复土地原状的义务,那么可能会被责令进行整改,并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
2、土地使用合同:土地使用合同是土地使用者和土地出让方之间的约定。在土地使用合同中,一般会明确土地使用期限和土地恢复原貌的要求。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使用期限届满后,应当按照土地使用合同的约定,及时恢复土地原状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证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如果土地使用者不履行恢复土地原状的义务,那么可能会面临违约责任,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土地到期后续期政策如下:
1、续期申请的提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提出续期申请;
2、续期申请的审批土地使用者提出续期申请后,土地管理部门应在合理期限内,尽快作出答复,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外,均应予以批准。
综上所述,土地到期后需要恢复土地原貌的要求是有法律规定的,土地使用者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自己的责任,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七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土地法律法规的信息,欢迎点击奥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