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 二、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内容解读
- 三、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 四、总结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刑法第三一十三条

一、引言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是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规定,旨在维护人民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法条的内容、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以期为理解这一罪名提供参考。
二、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内容解读
法条原文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判决、裁定的定义
根据立法解释,此处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这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部门作出的各类判决、裁定,以及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
情节严重的情形
情节严重是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关键要素,具体情形包括: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担保人或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转让已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协助执行义务人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
三、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构成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负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体为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和判决、裁定的权威;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后果
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参与此类行为,还将以共犯论处,若同时构成受贿罪或滥用职权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总结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是维护人民法院裁判权威性的重要法条。通过明确判决、裁定的定义、情节严重的情形以及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该法条为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把握构成要件,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刑法第三章第二百六十一条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