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法律问题。在我国,要认定某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需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首先,犯罪主体必须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此罪的主体。其次,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故意,这通常体现在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等手段上。再者,客观上,行为人需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且数额需达到法定标准。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认定贷款诈骗罪的基础。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

答贷款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必须具有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即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贷款的意图。
实施诈骗行为:
行为人必须有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具体行为,如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
诈骗数额较大:
诈骗贷款要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犯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具体数额标准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规定。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上述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
贷款诈骗罪依据什么进行认定 (二)
答法律主观: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 《 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的具体情形及处罚,具体内容如下: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 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 ,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一、本罪主体是个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诈骗贷款原以 诈骗罪 论处,现在立法以特别法规定以本罪论处。 二、本罪的客观表现一般为: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贷款;利用虚假 合同诈骗 贷款;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贷款;使用虚假户权证明作担保,用超出抵押物价值进行担保,重复担保骗取贷款;假刻公章、财务章、印鉴章骗取贷款等等。 三、能认定贷款诈骗的一般情节有:(一)携款潜逃的;(二)大部分未用于申请事由而挥霍殆尽无法归还的;(三)用于违法活动无法归还的;(四)改变用途用于高风险用途无法归还的;(五)为谋取不当利益改变贷款用途造成损失无法归还的;(六)虚假担保无法代偿的;(七)连环设局借大还小最终根本无力偿还的。 就是小编对“贷款诈骗罪认定”问题进行的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所以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也提供 律师在线 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 法律咨询 。
法律客观:
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l、“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贷款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就以诈骗贷款罪论处。实际生活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行情的变动,使营利计划无法实现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这种情况中,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有的是本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估计过高,以致不能按时还贷,这种情形行为人主观上虽然具有过失,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应以本罪论处。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贷款的行为,才构成贷款诈骗罪。 2、要把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区别开来。有些借贷人在获得贷款后长期拖欠不还,甚至在申请贷款时就有夸大履约能力、编造谎言等情节,而到期又未能偿还。这种借贷纠纷,十分容易与贷款诈骗相混淆,区分二者的界限应当把握以下四点: (1)若发生了到期不还的结果,还要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履行能力不足的事实是否已经存在,行为人对此是否清楚。如无法履约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到期不还,也不应认定为诈骗贷款罪而应以借贷纠纷处理。 (2)要看行为人获得贷款后,是否积极将贷款用于借贷合同所规定的用途。尽管到期后行为人无法偿还,但如果贷款确实被用于所规定的项目,一般也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诈骗贷款的故意,不应以本罪处理。 (3)要看行为人于贷款到期后是否积极偿还。如果行为仅仅口头上承认还款,而实际上没有积极筹款准备归还的行为,也不能证明行为人没有诈骗的故意,不赖帐,不一定就没有诈骗的故意。 (4)将上述因素综合起来考察,通过多方做客观行为全面考察行为人主观心态,从而得出是否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这对于正确区分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1、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仅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受害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诈骗罪的对象既包括货币,亦包括财物,对象不仅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其范围比贷款诈骗罪广泛得多。 2、发生的领域不同。本罪发生在金融领域进行贷款的过程中;而诈骗罪的领域范围则极为广泛,可以涉及任何领域,自然也包括金融领域在内。 3、侵害的客体不同。本罪不仅会对国家、公众贷款的所有权造成侵害,同时亦侵害了国家有关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其属于复杂客体;而诈骗罪的客体则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4,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行为的本质特征虽然都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本罪所使用的方法却是围绕骗取贷款进行的,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都是与贷款所需的文件、文件有关,如虚构引进资金、项目;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等等就是如此;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多样化,有时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达到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 5、犯罪的起点额不同。本罪的认定为犯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l万元;而诈骗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在3000元左右。
认定贷款诈骗罪的构成情形 (三)
答贷款诈骗罪的构成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非法占有为目的:
行为人需以非法占有贷款为目的,即不打算按照贷款协议的规定归还贷款。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行为人通过虚构贷款用途、提供虚假资料、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等手段,骗取贷款机构的信任。
骗取数额较大贷款:
行为人骗取的贷款数额需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具体数额标准需参照相关法律法规。
贷款机构基于错误认识发放贷款:
由于行为人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贷款机构在错误认识的情况下发放了贷款。
行为人非法获得财产并损害贷款机构:
行为人通过诈骗手段非法获得了贷款,从而损害了贷款机构的财产权益。
注意:贷款诈骗罪的认定还需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以及是否满足诈骗罪的其他构成要件。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贷款诈骗罪的刑罚将根据诈骗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判定。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与处理方法 (四)
答贷款诈骗罪的认定主要基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具体的诈骗行为方式,处理方法则依据法律规定进行。
认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贷款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原则上,只要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典型的诈骗行为,且没有相反事实或证据否定,即可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具体的诈骗行为方式:包括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以及其他方法诈骗贷款。
处理方法: 对自然人的处理: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自然人。若自然人实施了贷款诈骗行为,且符合上述认定标准,则应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单位的处理:虽然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但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仍应承担刑事责任。由于贷款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但不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因此,对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重点内容:在认定贷款诈骗罪时,需重点关注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是否实施了具体的诈骗行为方式。在处理时,应依据刑法规定,对自然人和单位分别进行定罪量刑。
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五)
答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编造虚假理由或提供虚假资料:
行为人是否编造了如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或者使用虚假经济合同、证明文件、产权证明等作为担保,以骗取贷款。这些行为表明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有还款的意图,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审查偿还能力:
应着重审查借款人是否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如果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常的收入或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借款数额不匹配,则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贷款用途是否合法:
如果借款人将贷款用于非法目的,如赌博、偿还旧债等,而非合同约定的用途,这也可以作为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依据。
是否恶意逃避还款:
行为人是否故意逃匿、转移财产或者低价变卖财产,导致其无力偿还贷款。这些行为本质上是非法占有目的的体现。
贷款资金流向:
从贷款资金流向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确实将贷款投入生产经营,且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偿还,则可以推定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相反,如果贷款被挥霍或用于其他非法活动,则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主体身份: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不包括单位。如果贷款资金进入单位账户,由单位控制和使用,即使一切事项都是以单位名义进行的,也应将相应的自然人视为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主体。
综上所述,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虚假行为、偿还能力、贷款用途、逃避还款行为、贷款资金流向以及主体身份等多个方面。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奥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