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深度剖析

在法律领域中,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是两个既相似又有着本质区别的罪名。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两者的不同,本文将围绕

犯罪主体

犯罪对象

行为表现

定罪量刑标准

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犯罪主体:身份与职责的差异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特指非国家工作人员。这意味着,只有当行为人作为单位内部的一员,利用其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时,才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相比之下,侵占罪的主体则宽泛得多,它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任何自然人。无论其是否拥有特定职务,只要其实施了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交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

犯罪对象:单位财物与特定财物的界限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这里的“单位财物”不仅包括了单位所有的财物,还包括了单位依法负有保管、运输等义务以及享有占有、使用等权利的非本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则更加具体,它是指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这些财物通常基于委托、保管等合法关系而由行为人暂时占有。####

行为表现:利用职务便利与合法占有转非法的区别

职务侵占罪的行为表现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这里的“职务便利”通常与行为人所担任的职务有紧密联系,如管理、经手财物的便利。实践中,侵占财物的手段可能包括侵吞、盗窃、诈骗等非法手段。而侵占罪的行为表现则是行为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由合法占有转变为非法占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交出。行为人在最初取得这些财物时是合法的,但后续产生了非法占有的故意,并实施了拒不归还的行为。####

定罪量刑标准:数额与刑罚的考量

在定罪量刑标准上,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也存在显著差异。职务侵占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一般为数额较大,即六万元。根据侵占数额的不同,职务侵占罪可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档量刑。对于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而侵占罪的立案标准相对较低,侵占数额较大一般指五千元至二万元。且侵占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外,需被害人主动向法院起诉。对于数额较大的侵占行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行为表现及定罪量刑标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区别,对于准确认定犯罪性质及量刑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依据具体案件事实,准确判断行为人的主体身份、行为手段及犯罪数额等因素

相信关于职务侵占罪与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奥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