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种实验室常见有毒化学试剂,务必学会应对和处理!
- 2、EB染料的毒性是怎么危害到人的?是通过挥发还是接触皮肤?
- 3、哪些试验试剂容易致癌,需要谨慎使用?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25种实验室常见有毒化学试剂,务必学会应对和处理! (一)

贡献者回答以下是25种实验室常见有毒化学试剂的应对和处理方法的概要:
通用原则:
个人防护:佩戴合适的手套、实验服和护目镜,防止皮肤、眼睛直接接触。通风橱操作:使用有毒试剂时,尽量在通风橱内操作,减少吸入风险。紧急冲洗设施:确保实验室配备紧急冲洗设施,以便在试剂溅到皮肤或眼睛时立即冲洗。
特定试剂的应对和处理:
溴化乙锭:稀释、氧化后按危险废物处理。苯酚:溅到皮肤或眼睛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甲醛:避免吸入,操作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如吸入,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就医。乙醚:易燃易爆,远离火源。溅到皮肤上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强碱和强酸:误吞或皮肤沾染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采取中和措施,及时就医。
中毒症状的识别与应对:
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等,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吸氧,并就医。循环系统症状:如心悸、胸闷等,立即就医。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避免呕吐物误吸,就医。泌尿系统症状:如尿痛、血尿等,就医。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昏迷等,立即就医。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定期培训:实验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了解有毒化学试剂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应急准备与响应:
应急预案: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包括紧急疏散、急救措施等。应急物资:确保实验室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冲洗液、中和剂、急救箱等。
注意:仅为一些典型试剂及通用原则的简要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应详细查阅每种试剂的安全数据表,了解其具体的危害、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措施。
EB染料的毒性是怎么危害到人的?是通过挥发还是接触皮肤? (二)
贡献者回答溴化乙锭可以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配。溴化乙锭是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
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SYBR Green I 和溴化乙啶(EB)Ames 测试结果显示EB容易引起有机体突变。(Singer et al., Mutat. Res. 199, 439: 37- 47.)
哪些试验试剂容易致癌,需要谨慎使用? (三)
贡献者回答针对“中山二院乳腺外科研究团队多人患癌”这一网络传言,院方迅速给出了回应;但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辟谣”的置信度未必强于谣言。这也使得人们开始担忧促癌试剂可能的作恶能力。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促癌试剂都具有致癌性,只有特定类型的物质才有可能促进癌症的发生。那么哪些试验试剂容易致癌,需要谨慎使用?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哪些试验试剂容易致癌,需要谨慎使用?
实验室有毒的化学试剂很多,在得到实验结果同时关注获得数据过程中的风险和危害,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并且尽己所能去保护周围人的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常用有毒试剂
1. 二甲基亚砜 DMSO
分子式:C2H6OS
CAS:67-68-5
DMSO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最为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有大蒜、洋葱、牡蛎味。应采取防护措施:DMSO毒性比较强,使用时要避免其挥发,准备1%-5%的氨水备用,若皮肤不慎沾上,要用大量的水和稀氨水洗涤。
2. 溴化乙锭 EB
分子式:C21H20BrN3
CAS:1239-45-8
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 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是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会在60-70时蒸发(所以最好不要在凝胶太热时使梁则用)(当EB用量过多时,可以在室温用水将已染色的凝胶浸泡20min,以降低未结合的EB引起的背景荧光)。应采取防护措施:溴化乙锭具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对含EB的溶液进行净化处理再行弃置,以避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3. 二乙基焦炭酸酯 DEPC
分子式:C4H10O2S2
CAS:3483-12-3
DEPC即二乙基焦碳酸酯,可灭活各种蛋白质,是RNA酶的强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应采取防护措施:操作中应尽量在通风条件下进行,并避免接触皮肤。DEPC毒性并不是很强,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强的,使用时必须佩戴口罩。不小心沾到手上要立即冲洗。
4. 四甲基乙二胺 DMSO
分子式:C6H16N2
CAS:110-18-9
四甲基乙二胺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微腥臭味,在分子生物学中,可以用于配制SDS-PAGE胶。TEMED可以催化APS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可作为促凝剂使用。四甲基乙二胺高度易燃,吸入和吞食有害,可引起灼伤。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误吸,操作时快速,存放时密封。
5. 苯甲基磺酰氟 PMSF
分子式:C7H7FO2S
CAS:329-98-6
苯甲基磺酰氟是一种毒性较强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白色至微黄色针状结晶或粉末。对湿敏感,难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非常不稳定,容易分解。可溶于异丙醇、乙醇、甲醇、二甲苯和石油醚,有毒,有腐蚀性。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有非常大的破坏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致命。应采取防护措施: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使用。在接触到的情况下,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和皮肤,已污染的工作服要丢弃掉。
6. 三氯甲烷 CHCl3
分子式:CHCl3
CAS:67-66-3
三氯甲烷是一种致癌剂,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损害肝和肾。三氯甲烷易挥发,要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0.6%-1%的乙醇作为稳定剂,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25℃时溶于200mL水。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氯仿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应采取防护措施: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二、实验室如何防癌?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实验室管理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同时,实验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试剂的安全使用。这是防止促癌试剂引发癌症的基本保障。
2. 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实验人员需要了解促癌试剂的危害以及正确的防护措施,并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职业道德,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实验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试剂管理制度对促癌试剂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储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的管控。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性。在进行涉及促癌试剂的实验时,实验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防护服、手套和口罩等。实验室还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处理。
4. 安全报告与披露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潜在安全隐患,实验室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于可能导致危害的信息,实验室应予以充分披露,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能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个人经验:防范促癌试剂作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实验室管理、实验人员培训、试剂管理、个人防护和安全报告与披露等。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此次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这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确保科研工作的安全进行,我们需要各个部门、单位和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教育,我们可以降低促癌试剂作恶的可能性,保障科研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奥律网关于喝溴化乙锭国外投毒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