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纪检立案审查和立案调查的区别
- 2、纪检委立案意味着什么
- 3、立案调查和立案审查的区别
- 4、立案调查什么意思
- 5、立案审查与立案调查有何区别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纪检立案审查和立案调查的区别 (一)

最佳答案纪检立案审查和立案调查主要有以下区别:
适用范围:立案审查即纪律审查,适用于党纪案件,针对经过初步核实,存在严重违纪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党员和党组织;立案调查即监察调查,适用于政务案件,针对实施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不过在我国,多数被审查(调查)对象既是公职人员也是党员,两种调查存在交叉重合。区别主要适用于被审查人是非公职人员的党员(纯党内审查)和被调查人是非党员的公职人员(纯法律责任追究)两种情况。管辖原则:立案审查奉行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管辖原则;立案调查奉行分级负责+地域的管辖原则,主要体现在上级部门派驻地方的分支机构和垂直管理部门人员违纪违法的情况。审查(调查)措施:立案审查可采取调查谈话、审查谈话、查阅复制文件资料、查询信息、暂扣封存冻结涉案款物等措施,若违纪不涉及职务违法犯罪,不能采取讯问、留置、技术调查等措施;立案调查适用于需追究法律责任的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讯问、搜查只适用于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留置、查询冻结财产适用于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技术调查措施只适用于涉嫌重大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
纪检委立案意味着什么 (二)
最佳答案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纪委,是隶属于中国共产党内部的纪律检查机关,不属于政府部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纪委,是党中央的纪律检查机关,服从中共中央委员会领导,但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
纪检委立案意味着经初步核查被调查人有错。一般确有违纪事实的,才能立案调查。具体而言,立案应当符合三个条件:
1、存在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事实;
2、需要追究法律责任;
3、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工作程序
(一)基本原则
依照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独立行使检查权、监察权的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党规党纪和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在党规党纪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依靠党组织,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
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维护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以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原则。
(二)基本要求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规合法。
(三)工作程序
受理:接受反映违纪或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的线索和材料,并予以处理。
问题线索处置:按照有关规定对受理的问题线索提出处置意见,履行审批手续,进行分类办理。
初步核实:按照规定对受理的反映违纪或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的线索进行了解、核实。
立案审查调查:按照管辖权限经初步核实认为确有违纪违法事实,并需追究党纪责任或法律责任的,依照规定决定立案审查调查,收集证据,查明违纪违法事实。
审理:对经过立案审查调查并需要追究党纪责任或法律责任的案件,在审查调查结束后向案件审理部门移送。
立案调查和立案审查的区别 (三)
最佳答案立案调查和立案审查的区别如下:
1、立案调查通常是指党员或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违纪问题,由纪委进行立案;
而立案侦查则是指嫌疑人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由司法机关进行立案;
2、立案调查的后续措施通常是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如涉嫌犯罪则移送司法机关;
立案侦查的后续措施则是采取拘留、逮捕等法律措施,查实后移送法院。
立案调查的程序:
1、立案调查的启动:通常是在有关部门接到报告、控告或者发现可能存在违法行为后,对情况进行初步核实,决定是否启动立案调查;
2、收集证据:调查人员会收集与案件相关的各种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的陈述等;
3、调查取证:调查人员可能会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调取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
4、分析研判: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分析案件事实,研判涉案行为是否构成违法或犯罪;
5、作出决定:如果认为存在违法行为,可以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如给予行政处罚、移送司法机关等;
6、结束调查:完成所有调查工作后,形成调查报告,结束立案调查过程。
综上所述,立案调查和立案审查的区别在于前者针对党员或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违纪问题,由纪委进行立案,后者则是针对嫌疑人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由司法机关进行立案。立案调查的后续措施是党纪政纪处分,如涉嫌犯罪则移送司法机关;而立案侦查的后续措施是采取拘留、逮捕等法律措施,查实后移送法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第三十九条
经过初步核实,对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批准立案后,应当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方案,决定需要采取的调查措施。立案调查决定应当向被调查人宣布,并通报相关组织。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立案调查什么意思 (四)
最佳答案立案调查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管辖范围审查后,决定作为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并开展调查的诉讼活动。
立案条件:一般而言,应有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例如监察机关立案需符合存在职务违法或犯罪事实、需追究法律责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立案手续这三个条件。常见情形举例:在诈骗案中,当有证据表明存在诈骗犯罪事实,就可能立案调查;企业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时,会被相关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如钱江摩托曾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立案调查。程序流程:主要包括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和处理。相关机关对报案等材料不管是否属自己管辖都应接受,再按管辖规定移送主管机关。若符合立案条件则立案调查,不符合则作出其他处理。比如公安机关对公民报案经审查属治安或刑事案件且在管辖范围,就会决定立案受理并调查。
立案审查与立案调查有何区别 (五)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立案审查与立案调查的区别是执行部门及处理范围不同。立案调查是纪委常用说法,指国家工作人员党员涉嫌违纪问题,由纪委予以立案。而立案审查是公安或检察机关的事情,指嫌疑人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由司法机关予以立案,通常下一步是采取拘留逮捕监视居住等法律措施,查实后移送法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立案审查和立案调查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奥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