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图管理条例:维护国家主权与地理信息安全的法律基石
- 一、条例出台背景与目的
- 二、地图编制的标准与规范
- 三、地图审核制度
- 四、互联网地图服务监管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地图管理条例

地图管理条例:维护国家主权与地理信息安全的法律基石
导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出行与生活,更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及利益。为确保地图的准确性与合法性,维护国家版图尊严,我国制定了《地图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地图的编制、审核、出版及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本文将深入探讨《地图管理条例》的核心内容及其在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地理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条例出台背景与目的
地图管理条例的制定,是基于加强地图管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以及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图已成为展示国家版图、传播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错绘、漏绘甚至故意歪曲国家版图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该条例的出台旨在规范地图编制、审核、出版及使用行为,确保地图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二、地图编制的标准与规范
根据地图管理条例,编制地图应执行国家有关地图编制标准,遵守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地图上不得表示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也不得含有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此外,编制地图时还需选用最新的地图资料,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形态、名称及相互关系,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绘制国界、历史疆界等方面,需严格按照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及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参考样图进行。
三、地图审核制度
国家实行严格的地图审核制度,所有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均需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这一制度旨在确保地图内容的合法性和准确性,防止错绘、漏绘等现象的发生。审核范围涵盖出版地图、展示或登载的地图、进口的地图及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等。送审材料需包括地图审核申请表、地图样图或样品及地图编制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等。审核部门需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审核决定,并在审核通过的地图上标注审图号。
四、互联网地图服务监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地图服务已成为人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地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单位需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并遵守国家有关地图管理、保密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地图管理条例的信息了解不少了,奥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