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娲人口研究发布各国理想子女数 世界各国生育意愿排名 30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意愿排行 (一)

优质回答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关于各国理想子女数的报告指出,在统计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几乎为世界最低。以下是关于世界各国生育意愿排名的相关信息:

整体趋势:

在统计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国家的1564岁男女平均理想子女数超过2个。

中国生育意愿:

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多年来均低于2个,具体为2017年的1.76个,2019年的1.73个,以及2021年的1.64个。这一趋势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相符。

生育政策与困惑:

尽管中国已经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但对于再婚夫妻是否可以生育二胎的新政策尚未完全明确,这给部分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生育成本:

育娲人口研究在报告中还详细统计了不同国家抚养一个孩子至18岁所需的成本,这包括教育、医疗和日常生活开销等多方面因素。

生育观念差异:

报告揭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生育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受到文化、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生育意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在理解和分析生育意愿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世界各国的生育政策 (二)

优质回答世界各国的生育政策解读 生育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世界各国的生育政策解读,希望大家喜欢! 一、发展中国家多抑制生育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苦于人口过多。在150个发展中国家中,2005年~2010年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仍然高于5个孩子的国家有27个。超过一半的发展中国家认为生育水平过高,几乎都采取了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亚和中亚以及东南亚。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等时时感受到庞大人口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1.印度:长期抑制生育效果不甚理想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试图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之一,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少生。例如,印度西部的一个地方政府试图通过资助“二次蜜月旅行”来控制人口出生率。根据这一办法,一对夫妇若是在结婚2年后才生第一胎就会得到价值5000卢比的礼包,若是将第一胎的出生时间推迟至结婚3年后,奖励也会变得更加丰厚,换成了7500卢比的大礼包。之所以叫做“二次蜜月大礼包”,是因为这些奖励金足够一对夫妻在结婚两三年后去一个向往的地方,度第二次蜜月。印度虽然长期实施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印度人口预计在本世纪30年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中国是世界上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最成功的国家,其措施主要是惩罚超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大约少生了4亿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重,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已经下降至2010年的19%。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降低到0.57%,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人口政策的成功实施,目前已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 二、发达国家为人口过少犯愁 1.俄罗斯:专设怀孕日鼓励已婚夫妇造人 与发展中国家嫌人口过多相反,许多发达国家犯愁的是人口过少。2005年~2010年,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大大低于2.1 的生育更替水平(更替水平是指生育的女孩数量与母亲数量相等时,每个妇女需要生育的孩子数量。更替水平是2.1而不是2的原因在于,出生人口性别往往男孩多于女孩,要想生出和上一代母亲数量相同的女孩,生育的孩子数量必须多于2个)。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25个国家中或喊,22个为欧洲发达国家。欧洲已有18个国家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其中最着急的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减少最快的国家,总人口现已降到1.42亿左右,每年净减少人口几十万。为了鼓励国民生育,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将每年9月12日设为“怀孕日”,这天所有已婚夫妇可以不用上班,在家专心“造人”。 2.法国: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法国是欧洲生育水平下降最早的国家,也是较早试图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的国家。1939年,法国认识到生育水平下降对未来人口的影响,出台了家庭方面的鼓励生育政策,并将这些政策提高到政治议事日程。如今,法国生育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05年~2010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为2.0左右。 3.德国:以高额福利津贴鼓励生育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如何提高生育率已成了德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德国政府规定,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当于税后月收入2/3的补贴,每月最高可达1800欧元。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继续停职2个月,则可享受14个月的补贴,即最高为2.52万欧元的生育福利津贴。然而,尽管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措施,1970年~2006年,德国的总生育率从2.0下降到1.3,是世界上生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鼓励生育的政策收效甚微。 三、部分国家先抑制后鼓励 1.日本:鼓励生育效果不明显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历了抑制生育向鼓励生育的.转变,比较典型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日本二战后开始推广计划生育政策,试图降低生育水平,政府成立了优生保护咨询所。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意愿降低,总和生育率从1949年的4.34快速下降到1956年的2.2,其后生育率稳定在2.0左右。1970年后,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龄化问题日益严重,1990年总和生育率跌至1.57以下,日本政府试图采取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如“父母休假法”、“新天使计划”等。总的来看,日本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比较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生育率的下降。但生育率出现过低后,试图提高生育水平的鼓励生育政策似乎并不成功。2006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3,属于世界上超低生育水平国家。 2.韩国:为低水平夫妇提供保障住房 韩国在1960年初开始控制人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64年之后,韩国开展了大范围的计划生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和鼓励人们采用避孕方法,生育率随之下降到1995年的1.65。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了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并针对结婚、生育、子女养育等环节制定了奖励政策。 例如,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但是,这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效果也不明显,2006年韩国总和生育率降低到1.2的水平。 3.新加坡:由两个就够到鼓励多生 新加坡在1960年开始推行“两个就足够”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急剧下降,从1963年的5.01下降到1977年的1.82。当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持续了10年后,也就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对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认真检讨,取消了这个政策,并采取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的措施。 综合来看,无论是抑制生育还是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取得成功的国家都是少数。世界各国人口政策的实践表明,单独人口政策的作用十分有限,人口政策发挥作用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 四、拓展:关于中国的生育政策 中国的生育政策似乎到了要做出调整的关头。近期,有关中国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试行“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政策的消息引发广泛热议。 针对此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一周内多次进行了回应,明确提出“要完善生育政策,适时出台调整方案”。 “生育政策早应该调整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在变化,人口红利在下降,中国应该顺应规律,调整生育政策,如果再实施这么严格的计划生育,对将来是很不利的。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牛犁指出,人口红利下降意味劳动年龄人口越来越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急剧减缩,这个减缩必然带来这样一个直接后果:社会中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储蓄率会大幅下降,转化为投资的资金变少,资金不够,那么整个经济的增长活力也就会减慢。 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生育高峰,但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即使今后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可能也生不了多少人,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其实不仅中国,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生育意愿都比较低了。”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生育高峰,但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即使今后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可能也生不了多少人,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其实不仅中国,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生育意愿都比较低了。”

哪些国家是落地生 (三)

优质回答落地生的国家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以下是关于落地生政策的

菲律宾是一个实行落地生政策的国家。根据菲律宾的法律,只要新生儿在菲律宾境内出生,就可以拥有菲律宾的公民权。不论父母的国籍如何,新生儿都可以自动获得菲律宾的公民身份。这一政策吸引了部分人士在菲律宾生育,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菲律宾国籍。

印度尼西亚也是实行落地生政策的国家之一。在印度尼西亚,只要孩子在该国境内出生,无论父母的国籍如何,孩子都可以获得印度尼西亚的公民身份。这一政策在印度尼西亚较为普遍,对于吸引外籍人士到该国工作和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落地生政策指的是新生儿在其出生地国家依法取得该国籍的政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移民和国籍法规,一些国家采取更为宽松的落地生政策,以吸引外籍人士到当地生育或投资。然而,这种政策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议,包括关于人口结构变化、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考虑落地生政策时,各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落地生政策可能受到法律更新或政策调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具体国家的落地生政策,建议查询该国最新的法律和政策文件以获得准确信息。

国外有哪些国家鼓励生育的?哪些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

优质回答鼓励生育:

1、日本: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日本正陷入高龄化和少子化泥潭,也通过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和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等种种应对少子化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战略,试图提高生育率。

2、韩国: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了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并针对结婚、生育、子女养育等环节制定了奖励政策。

例如,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

3、俄罗斯:在俄罗斯,生育子女多的妇女会被人们称为“英雄母亲”,不仅放产假3年,而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到产假期满。

4、新加坡:新加坡在1960年开始推行“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急剧下降,从1963年的5.01下降到1977年的1.82。

当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持续了10年后,也就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对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认真检讨,取消了这个政策,并采取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的措施。

5、瑞典: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在休产假上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

计划生育:

印度:为了避免日益增多的人口吞食掉经济发展的成果,印度中央政府从即日起在全国推行为期一年的“小家庭计划”。他向到会的嘉宾解释说,“小家庭计划”旨在鼓励每对印度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不论男孩女孩,组成一个利国利民、幸福和美的三人小家庭。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在全球范围内,类似的生育政策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可以借鉴?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奥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