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而当有人在我们的视线中陷入危难时,我们是否应该伸出援手?这是一个拷问人性与道德的问题。那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见死不救究竟算不算犯罪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事实上,它取决于多种因素,最关键的是,行为人是否具有救助义务。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见死不救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需承担法律责任。但对于没有救助义务的普通人而言,虽然法律没有普遍性规定,但道德层面的谴责同样不容忽视。
- 1、见死不救算犯罪吗
- 2、见死不救是否构成了犯罪
- 3、见死不救是否是犯罪的行为?
- 4、警察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见死不救算犯罪吗 (一)

优质回答需要看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但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如警察负有保护人民责任,不能见死不救,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如果警察违背了该义务,那么这种情况下故意见死不救就涉嫌犯罪或违法、违纪,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构成渎职罪。
【法律分析】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只有这些人才能独立构成渎职罪,其他人员只可能是该种罪的共犯,不可能独立构成该罪。这类犯罪在实践中都是具体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国家权力或者不履行、不认真履行国家权力的违反自己职责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见死不救是否构成了犯罪 (二)
优质回答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当时人有没有救助义务。
没有救助义务选择旁观,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有救助义务而不救,可能会构成犯罪。
救助义务分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如警察在违法犯罪分子对他人实施暴力伤害时的救助义务,医务人员对危急病人的救助义务。
另一种是因为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导致其负有的救助义务。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见死不救是否是犯罪的行为? (三)
优质回答见死不救是否是犯罪的行为就要看实际的情况,只要当事人没有救助的义务即使见死不救也不会构成犯罪,但如果有救济的义务而不进行救助,那么就会有可能会构成犯罪,这要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分析。 一、见死不救是否是犯罪的行为?
见死不救如果构成犯罪只可能是不作为犯罪。而对于不作为犯罪,是行为人违反法律的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简单概括不作为犯罪的几个构成要素就是应为、能为而不为。
绝大多数见死不救行为不会构成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为人没有救助义务。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如家庭成员的抚养义务,当事人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义务;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如医生、执勤消防员等 ;
3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典型的如合同行为设定的义务;
4、先行为引起的义务,即先行为导致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富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危险发生的特定义务 。
只要没有救助义务,即使见死不救,也不会构成犯罪,但有救助义务的人,在能救助的情况下不救助,就会构成犯罪。比如医院的医生,在有条件救治伤者时拒不救治,就可能构成犯罪,警察在看到有人陷入危险时,有能力救助不救助也有可能构成犯罪。
二、犯罪构成的条件有哪些?
犯罪构成条件需要满足: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综合上面所说的,见死不救这种行为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是不会被认定为犯罪的,即使有犯罪也会被认定为不作为的犯罪,没有依法的履行自己的救助义务;所以,在认定上面都是要有法律的依据,只要构成犯罪,作为犯罪的人员必定就要承担相关的全部责任。
警察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四)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
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但是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处理,如果能救治而不采取救治行为,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不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 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警察见死不救,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