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罪与徇私舞弊罪的区别

滥用职权罪与徇私舞弊罪的区别

滥用职权罪与徇私舞弊罪的区别

在法律领域中,滥用职权罪与徇私舞弊罪是两种常见的渎职犯罪,它们虽然都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有关,但在具体定义、行为特征、犯罪动机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犯罪区别的详细探讨。

一、定义与行为特征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这种行为主要表现为超越职权范围行事、不正确地行使职权、故意不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者以权谋私等。

徇私舞弊罪则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经济犯罪分子等,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行为。这种行为更强调在处理事务过程中故意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以满足个人私情或私利。

二、犯罪动机与目的

滥用职权罪的动机相对宽泛,行为人可能是出于追求个人政绩、满足个人私欲等不正当目的,但并不一定是为了徇私。其目的更多是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超越职权或不正当行使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而徇私舞弊罪的动机则明确是为了私情、私利。行为人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明知是不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明知是违反规定的予以办理等行为,均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或私情。

三、侵犯的客体与危害后果

滥用职权罪主要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信力。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或违法行使职权,导致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徇私舞弊罪除了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外,还直接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行为人在办理公务过程中,为了照顾私人关系、谋取个人利益等,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做出不公正的处理或决定,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主体范围与处罚标准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刑法规定,滥用职权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舞弊罪的主体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还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等特定主体。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徇私舞弊罪的处罚标准因具体罪名和情节轻重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比滥用职权罪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因为其主观恶性更大,且直接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

综上所述,滥用职权罪与徇私舞弊罪在定义与行为特征、犯罪动机与目的、侵犯的客体与危害后果以及主体范围与处罚标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司法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表现、危害后果等因素来准确区分这两种犯罪,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和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监督,防止和减少渎职犯罪的发生,维护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区别 (一)

优质回答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动机和行为表现:

行为动机:

滥用职权罪:主要强调的是行为人滥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使职权的行为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但不考虑其背后的动机是为了个人私利还是其他目的。徇私舞弊罪:则特指行为人为了谋取私利而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或决定的行为。这里的“徇私”即指为了个人私利而行为。

行为表现:

滥用职权罪:表现为行为人超越职权,擅自决定或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处理公务,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通过积极的作为方式,也可以是通过消极的不作为方式来实现的。徇私舞弊罪:则通常表现为行为人在司法、行政等公务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或决定,以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这种行为往往是积极的作为方式,且通常与特定的职务行为相关联。

综上所述,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在行为动机和行为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滥用职权罪更侧重于对职权的不当使用,而徇私舞弊罪则更侧重于为了谋取私利而违背事实和法律的行为。

徇私舞弊罪和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二)

优质回答法律主观:

区别:徇私舞弊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特意让无罪的人受追诉,故意包庇有罪的人,作枉法裁判,或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犯罪分子隐瞒犯罪事实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处理的事项,或违反规定处理公务,侵吞公共财产、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客观: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有期徒刑。

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区别在何处 (三)

优质回答1.犯罪主体差异。

滥用职权罪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而徇私枉法罪则主要涉及到司法工作人员中的侦查、检察、审判等环节。

2.侵犯客体不同。

滥用职权罪直接指向国家机关职位活动的合法性;

玩忽职守罪则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勤勉性。

3.客观行为表现各异。

滥用职权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及人民利益严重受损;

徇私枉法罪则表现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徇私舞弊、偏袒不公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信关于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区别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奥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