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起震惊全国的工业明胶相关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当时,有媒体曝光称,一些不法企业竟然使用生石灰处理的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并将这些工业明胶卖给了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和愤怒,因为这意味着,这些由废旧皮革制成的明胶很可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腹中,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细节逐渐浮出水面,人们发现,这起事件背后所隐藏的问题远比想象中更为严重和复杂。

工业明胶相关事件 (一)

工业明胶相关事件

最佳答案2012年11月,江西崇仁县一地下工厂因使用工业明胶制作毒胶囊,五名涉案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该厂以超出合法标准140多倍的化学铬含量生产空心胶囊,这些胶囊以他人名义外销,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崇仁县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对恒泰胶囊厂的管理人员潘宽灿、厂事务执行人乐宝娥(女)和厂技术人员潘生灿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1年6个月和1年,并处以罚金。叶林龙因帮助毁灭证据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陈运生则因同样罪名获缓刑1年。

该厂由乐宝娥接手后,她负责投资,潘宽灿负责技术和销售。他们以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降低成本,生产大量胶囊,其中铬含量严重超标。胶囊未获销售批准即被伪装销售,直至被药监局发现。涉案人员在工厂被查封后销毁证据,试图逃避法律制裁。 尽管五名被告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法院鉴于其认罪态度和未造成实际损害,酌情从轻处罚。此案的查处,及时阻止了有毒胶囊流入市场,保护了公众健康。

扩展资料

工业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的结缔或表皮组织中的胶原部分水解出来的蛋白质。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如形成可逆性凝胶、黏结性、表面活性等,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地用作胶冻、乳化剂、稳定剂、黏合剂和澄清剂等。2012年4月,网传老酸奶和果冻里有破皮鞋做的工业明胶,果冻企业否认。针对此事件,三大行业协会为老酸奶及果冻正名:不会添加工业明胶。

什么是毒胶囊事件 (二)

最佳答案毒胶囊事件是指2012年发生在中国的一起药品安全事件,其中部分明胶厂商被曝使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导致药品中致癌物质铬严重超标。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解释:

事件背景: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及《东方时空》报道了这一事件。报道指出,部分明胶厂商违规使用皮革下脚料等非药用原料生产药用胶囊。

事件影响:

涉及9个药厂生产的13批次药品,这些药品中的药用胶囊含有超标的致癌物质铬。涉及企业包括海外制药、四川蜀中、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知名药企。铬的最高超标倍数达到90倍,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事件处理:

报道后,行业面临整顿,相关部门对药用辅料和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严格检查和监管。报道中提及的青海明胶、东宝生物等企业被认定为安全系数较高的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同时,从监管层加强了药用辅料标准的角度,尔康制药等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受到关注。

该事件引起了公众对药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药用辅料和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公众健康。

医药毒胶囊事件 (三)

最佳答案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

点击查看:历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药用胶囊铬超标药品名单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所涉及品牌药物胶囊

针对此事件,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 药用胶囊接受审批检验。2012年4月22日,公安部通报,经调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2012年毒胶囊事件经过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奥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