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罪

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罪

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罪,作为一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犯罪行为,日益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罪的内涵、法律依据、表现形式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旨在为公众提供法律警示,促进市场环境的净化。

一、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罪概述

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罪,指的是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且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的行为。此罪不仅侵犯了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公共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普通产品在此处特指除刑法另有规定的特殊商品(如药品、食品、医用器材等)以外的其他商品。

二、法律依据与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对于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的行为,法律明确了具体的量刑标准。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卖3万假冒伪劣产品处罚吗? (一)

卖3万假冒伪劣产品不构成犯罪,工商部门会对经营者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根据违法所得处以一定罚款,在一倍到十倍之间,具体看违法情节。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经营者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5万元,构成立案标准。

一、卖3万假冒伪劣产品处罚吗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1、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2、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处2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严重者触犯《刑法》。销售额达到5万构成刑事立案的标准,如果是3万元,则违法人员会受到行政处罚,将被罚款,根据非法所得金额的一定倍数征收。个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二)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涉及两个关键点:一是销售金额,二是未销售产品的货值。具体来说,如果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或者未销售产品的货值超过十五万元,即可构成犯罪并应立案追究。在查处此类违法行为时,如果工商局认定行为构成犯罪,将会把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处理。对于犯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行的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并可能被处以罚金。

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以下情形之一,应予以立案追诉:

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五万元;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未达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

在判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时,必须分析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的种类、性质和用途,以确定犯罪成立的客观要件,确保定罪准确、量刑适当。

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如何判刑?

根据《刑法》规定,生产者或销售者如上所述行为,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将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被处以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将面临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能被处以相应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将面临七年有期徒刑,并可能被处以相应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能被处以相应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犯罪主体是谁?

该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无论单位是否合法注册。个人犯罪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合法成立的单位和非法成立的单位,不影响其犯罪定性。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明确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处罚规定,对于生产者或销售者如上所述行为的,将依法受到惩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危害公众健康,构成犯罪后,责任主体将面临刑事责任。根据司法解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数额达到五万元,或未销售货值达到十五万元,即可立案。对于企业犯罪,除了对负责人判刑外,还可能对企业判处罚金。如果您有任何法律疑问,欢迎随时咨询在线律师。

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法院会如何处罚 (三)

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处2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200万元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所得怎么处罚金 (四)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所得的50%或者2倍以下会当做罚金,所以对行为人处罚金的多少会根据销售金额的数额来进行量刑,而且还会对受害者按照赔偿价款的3倍来进行赔偿。

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所得怎么处罚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列法规:

1、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1)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2)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4)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5)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6)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7)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8)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9)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列规定:

1、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第一百四十九条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第一百五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1)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2)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4)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5)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6)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7)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8)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9)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综上所述,由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对我国社会中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还是很大的,一般最低会判处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15年以至于无期徒刑等处罚,具体的情况会根据涉案人销售金额的多少或者实际过程中造成的结果影响来量刑。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销售伪劣假冒商品罪的信息,欢迎点击奥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