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扰民没人管怎么办 (一)

精神病扰民没人管怎么办

优质回答报警、投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起诉等。

1、报警:受到精神病患者的扰民行为,可以向当地警方报案。会派遣警察进行调查,采取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权益和安全。

2、投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涉及到噪声污染,可以向当地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投诉。有权对噪声污染行为进行调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3、起诉:可以考虑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上,可以向法官提供相关证据和证明。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做出相应的判决。

如何起诉精神病监护人 (二)

优质回答起诉精神病监护人的步骤如下:

前往当地人民法院:

通常需前往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

准备相关文件和证据:

包括医疗报告、诊断证明等,以证明精神病患者的状况。提供能证明监护人行为不当的文件,如不当行为的记录、照片、视频或证人证言等。

填写并提交民事诉讼状:

在状文中详细说明对精神病监护人的指控,包括具体的不当行为和对您的影响。

等待法院审查并决定是否接受诉讼:

法院将审查诉讼状,并设定一个日期进行听证。

参加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陈述案件,提供证据,并回答质询。监护人或其代表也有机会为自己辩护。

等待法院判决:

法院将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判决。如果法院认为监护人的行为确实不当,可能会要求监护人改变行为、支付赔偿,或撤销其监护权。

注意事项: 在整个过程中,需遵循法院的所有指示和程序。 按时提交文件、参加听证会,并遵守法院的裁决。 如有需要,可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精神病人如何处理? (三)

优质回答一、民事 诉讼 精神病人如何处理 不能作原告但是可以让其他人代为起诉。 具有妄想、幻觉症状的精神病患者,以及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尤其是伴有明显夸大或自罪自责的患者,不具有诉讼能力,不能起诉、 自首 、应诉,也不具备作证资格。如因故涉讼,应由其 监护人 代理 诉讼。对于犯罪当时精神正常,事后才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患者,则不具有受审能力,审判应延续到其精神病痊愈,恢复受审能力时进行。 二、患者的责任能力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而不同。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从病因及临床表现看,精神疾病大致可分为4大类: ① 重性精神病,简称精神病; ② 神经官能症; ③ 精神发育不全; ④ 变态人格,又称病态人格。一般只对重性精神病才可考虑判定为无责任能力,对精神发育不全多判定为限定责任能力,对神经官能症及变态人格原则上判定为有责任能力(见司法精神病学)。由于每种精神疾病的各个临床阶段(疾病的早期、急性期、慢性期及缓解期或间歇期)、临床类型、各个病人的症状内容以及病情的轻重不同,对不同的精神病患者的责任能力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而后才能判定。 重性精神病患者在急性期或慢性期往往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在缓解期或间歇期间,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受影响不大;在早期阶段则具体症状表现不同。对早期患者的责任能力,一般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精神病症状中有幻觉,即在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错觉,即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妄想,即虽无客观事实或环境背景的根据,但患者坚信不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也不能被说服的病态信念;意识障碍(如谵妄状态)时发生定向力障碍以及由于智能障碍出现理解、分析、判断力的下降或者病态思维逻辑推理的错误。上述症状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对这些患者应判定为无责任能力。对于情绪激动或冲动行为所造成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能力问题,一般结合整个病情加以综合考虑。 对于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等严重类型的精神病患者,一般判定为无责任能力。对于精神发育不全或脑动脉硬化伴发精神障碍等轻度类型的患者,由于其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应判定为限定责任能力。对于神经官能症及一般人格障碍者,由于其思维和智能通常并无特殊明显障碍,有一定适应社会的能力,一般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应判定为有责任能力。 因为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所以需要有相应的监护人进行监管和保护他们,同时法律也会规定监护人的具体职责和行为,如果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做出了违法行为后,司法机关也不可以对其进行处罚,而是会对其监护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如果一个人被被精神病了,然后打算起诉,需要哪些程序? (四)

优质回答起诉精神病患者,应当由患者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证据和起诉资料,到被告所在地或经常所在地法院进行起诉。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不具有亲自进行诉讼活动的能力,需要由监护人作为代理人进行诉讼。法院起诉流程是: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相应的材料;3、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4、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5、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进行开庭审理。诉讼费用怎么承担:受理费由原告预交。被告提出反诉的,根据反诉金额或者价额计算案件受理费,由被告预交。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是否缓、减、免,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案件审结时,人民法院应将诉讼费用的详细清单和当事人应负担的数额,用书面通知本人。同时,在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中写明当事人各方应负担的诉讼费用。当事人凭交款收据和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可以起诉精神病人离婚吗。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