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工作关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合同。虽然它们都涉及到了提供劳务和支付报酬,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在主体、法律地位、工作内容与风险承担、报酬支付以及法律适用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不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维护双方的权益、避免纠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1、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
- 2、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 3、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 4、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什么区别举例
- 5、劳务合同跟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 (一)

优质回答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下:
主体差异:
劳务合同:双方可以是单位与单位、单位与自然人或自然人与自然人。劳动合同:主体仅限于单位与自然人。
双方关系:
劳务合同:双方地位始终平等,一方无需成为另一方成员。劳动合同:劳动者成为单位成员,需遵循单位规则,形成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隶属关系。
承担风险责任:
劳务合同:提供劳动的一方有权自行管理劳动,因此风险由其自行承担。劳动合同:劳动过程中的风险由单位承担,因为劳动者需服从单位的管理。
法律干预程度:
劳务合同:劳动报酬称为劳务费,主要由双方协商,国家法律较少干涉。劳动合同:工资支付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工资标准和支付方式除当事人约定外,还需遵守法律和法规。
争议解决方式:
劳务合同:属于民事合同,争议通过法院审理解决。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法范畴,需先通过仲裁程序。
综上所述,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在主体、双方关系、承担风险责任、法律干预程度和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二)
优质回答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存在以下区别:
1. 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 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可以同时是法人、组织、公民,没有严格限制。
2. 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存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 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仅存在财产关系,彼此独立、地位平等,无行政隶属关系。
3. 主体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享有工资报酬、保险、福利待遇等。 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 报酬的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按劳分配,支付形式通常为持续、定期的工资。 劳务合同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由双方协商确定,为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
5. 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 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有强制性义务,如交纳社会保险、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劳务合同中,雇主无上述强制性义务,双方可自由约定。
6. 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 劳动合同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7. 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劳动合同的条款及内容受国家强制性法律规范约束。 劳务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低,主要取决于双方意思自治。
8. 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 劳动合同不履行或非法履行可能产生民事和行政责任。 劳务合同仅产生民事责任。
9. 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纠纷需先经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才可起诉。 劳务合同纠纷可通过诉讼或双方协商解决。
10. 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 劳动合同中,劳动力的支配权归用人单位。 劳务合同中,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三)
优质回答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区别:
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主体一方为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另一方为自然人。劳务合同:主体双方都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单位与个人,主体范围更广。
法律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后,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存在经济关系和人身关系。劳务合同:双方之间只发生财产关系,法律地位平等,无须成为对方成员。
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劳动合同:由于存在隶属关系,劳动者在提供劳动过程中的风险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务合同:劳务提供方自行支配劳动,因此劳动风险责任自行承担。
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力的支配权归用人单位行使,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劳务合同: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不受用人单位的支配。
此外,劳动合同在订立时通常以书面形式,并包含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条款。这些条款旨在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什么区别举例 (四)
优质回答律师解答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以下区别:
1、概念不同。劳务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主体不同。劳务合同当事人可以是公民和法人,劳动合同当事人只能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不能与个人之间形成劳动关系。
3、主体之间关系不同。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人身隶属关系,劳务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经济关系。
4、适用法律不同。劳务合同使用《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5、争议解决方法不同。劳务合同争议申请仲裁需要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合同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经过劳动仲裁程序。
6、违约责任不同。劳务合同违约责任由双方协商确定,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同样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但双方不得约定劳动者除违反竞业限制或者服务器外的其他情形支付违约金。
7、报酬的性质不同。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劳动报酬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用人单位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
8、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劳务合同跟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五)
优质回答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双方的关系性质和权益保障。
一、关系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这种关系中,员工成为雇主的一部分,需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受到公司的管理和指挥。劳务合同: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服务而达成的协议。双方是合作关系,不存在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二、权益保障不同劳动合同:员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益,如工资、社会保险、公积金、带薪休假等。同时,员工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如解雇保护、劳动仲裁等。劳务合同:双方权益主要依据合同约定。劳务提供者通常不享有劳动合同中的各项权益,如社会保险、公积金等。劳务合同的解除通常也更为灵活,一般不受劳动法的解雇保护约束。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奥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