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82条新劳动合同法规定 (一)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这一规定,一旦出现用人单位超过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就视为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应该支付前11个月的双倍工资,且立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此时用人单位仍不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或不补偿前11个月的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劳动法》第98条之规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第二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是由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则适用《劳动合同法》第82条2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但第82条2款没有确定两倍工资的支付期限,笔者认为,从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这个期限,应从双方应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起,直至双方将劳动合同期限变更为无固定期限时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6条规定有什么 (二)
贡献者回答《劳动合同法》第六条规定有:对于劳动者超过一个月但是不满一年的拒签劳动合同应该怎么处理,法律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每月的两倍工资,并且还要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法》6条规定有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六条【超过一月不满一年劳动者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理】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一款是关于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终止劳动关系的规定;
第二款是关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两倍支付工资起止时间的规定。
二、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1.终止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本条规定用人单位如果在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即使支付了两倍工资,仍须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且订立的劳动合同期限,应当自用工之日起算。
实践中,除了用人单位的原因外,还存在因劳动者原因导致迟迟无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现象。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书面提出与劳动者补订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不补订,用人单位有权终止劳动关系,但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两倍工资支付的起止时间。
(1)起算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内是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后时间。超过一个月仍然未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才应当承担向劳动者两倍支付工资的法律责任。因此应当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
(2)截止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满一个月的次日起不满一年内,只要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改正了违法行为,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则可自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起不再向劳动者两倍支付工资。即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两倍支付工资的截止日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最后,如果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是违法的,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彼此都明确劳动合同的条款,并且认同,这样签订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效益,如果是在威胁或者欺骗的情况下签订,那么法律上是无效的。
考核等级错误重新核定工资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考核等级错误重新核定工资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这意味着,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考核等级不合格时的处理措施,包括调整工资,那么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考核等级不合格时,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是合法的。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因此,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考核等级不合格时的处理措施,用人单位想要调整工资,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在降低工资时,必须确保降低后的工资仍然符合劳动合同的约定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还需要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综上所述,考核等级错误重新核定工资的法律依据需结合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协商情况,并确保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25条是如何 (四)
贡献者回答《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主要规范了违约金的使用权限和范围,具体内容如下:
培训服务期约定中的违约金: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若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的承诺,需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这一规定旨在保护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所投入的资源,并作为对培训成本的一种补偿。
竞业限制约定中的违约金:在竞业限制约定中,如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也需支付相应的违约金。这一制度旨在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核心利益,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
违约金的限制:除了上述两种情形之外,《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企业不得与员工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这一规定旨在防止企业在劳动合同中滥用违约金条款,保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奥律网关于《劳动合同法》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