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少林寺是洛阳的? (一)

为什么有人说少林寺是洛阳的?

优质回答19世纪的中国,还没有“武林”这个概念。自古以来,“武林”要么是山名,要么是地名,别无他指。要说跟江湖相关的,只有个“绿林”。但绿林只有盗,没有侠,这便有武侠小说家宫白羽从“文林”(泛称文化界)获得灵感,创出了“武林”这个新词,用以通称武术界。武侠小说于是兴起。在众多武侠小说中,少林寺存在感比较强,虽然没有一统江湖,但也算得上一个头号门派。卧龙生首先给出了“武林九大门派”的设定,第一就是少林。这在古龙小说中又变成了“七大门派”,还是以少林为首,金庸则是“六大门派”,少林为首。由少林来当这个领头羊,主要有两点考虑。首先,少林武功出名,家大业大。其次少林位于中原,被各大门派环绕,算是武林正统。不过,在很多武侠小说里,少林地位虽然崇高,但戏份并不多,多半是个重要的配角。可能是受和尚没办法谈恋爱的限制,梁羽生甚至就不爱写少林,而喜欢找武当的俗家弟子来当主角。少林寺真正封神,是在金庸这里。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天龙八部》中那个著名的扫地僧。一个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的老僧,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会上,轻松收服老妖怪萧远山、慕容博,并且能识破各人练功的破绽,所以能在各大网友评选的金庸武侠人物武功排行榜名列第一。

《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只凭意念发功就能让人吐血

随着金庸小说被翻拍成各种电影、电视剧,人们越来越热衷谈论少林寺的武功。《易筋经》不必说,只要学会就能稳稳排进江湖前十。少林七十二绝技也不用说,几乎成为了武功高低的量化标准。少林七十二绝技传说为达摩所创,达摩自然就是古今天下功夫第一人,其次就是扫地僧了,他整天在藏经阁扫地,看了几十年武功秘籍,会的绝技自然不少。金庸笔下的觉远,也是藏经阁的受益者。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里,书中的觉远,是少林寺藏经阁中管书的和尚,也是张三丰的师父。

电视剧《神雕侠侣》中的觉远和尚

注意了,金庸小说中的藏经阁,是收藏各种神奇武功秘籍的地方。所以觉远在这里管书,真是美差,哪怕他甚至不会最基本的武功,但每天背经,都能在无意中练就了深厚的内功,打败“昆仑三圣”何足道。而觉远在圆寂之前背诵的《楞伽经》的内容,也成为了峨眉、武当的镇派绝学。在各种有关少林的影视作品中,也在极力渲染少林寺的武功。《少林足球》里的少林足球队,凭借功夫勇夺冠军;《方世玉》里的方世玉,凭借南少林的武功独闯刑场,救出老妈老爸;甚至在看似和少林关系不大的《食神》中,少林寺十八铜人也会出场,暴打男主角之后,还要教会他高深的武功,用来做菜……

电影《少林足球》剧照

于是,在人们的眼中,武功就成了少林寺的大部分。

少林僧兵

历史中的少林寺,首先应该是一个僧人在此生活的地方。世人以为,寺庙这么清静高雅的地方,每天念念经参参禅就好了。殊不知僧人也是要吃饭的。饭从哪里来?只靠信徒捐献,并不能保证顿顿有饭吃。但僧人去种田,又不够专业,也没有时间。所以最初,寺院是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种地很划算,自己不种,也可以找佃户来种。《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养父乔三槐就是少林寺的佃户,他们一家住在少室山,租种少林寺的地,所以跟少林寺关系紧密,所以当年少林寺要把乔峰送给他们收养。

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的乔三槐

既然免税,除了让佃户种地,操作空间还很大。寺院周边有地的人会来把地“寄放”在寺院里,定期给寺院钱,这些地就不用上税了。寺院拿到钱,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买地,买商铺等等。所以说,僧人练武,既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为了保护寺产。“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李世民赏赐了大量田产扩建少林寺。少林寺的地产越多,武僧也就越多。当时寺内僧人有两千之多,其中武僧就有五百余名,被民间传说为“五百罗汉”。唐代以后,寺庙要么是只免地税,或者只免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总之限制多。所以,少林寺的僧兵,最多的时候也就500人,相比日本比睿山的2万僧兵,实在不多。不过,这些,不够浪漫,太现实了,所以也就被影视作品直接忽略掉了。影视作品这样做,也无非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试想,你愿意看一个青年满世界打架斗殴,勾搭妹子,结交损友,在各种地方搅局,成为一代大侠,还是愿意看到一个和尚在寺院里念经诵佛,生火做饭,面壁独思,与人论禅,用慈悲化解武林矛盾,当上主持,功德圆满呢?

明白了地产江湖藏经阁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奥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