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2022年 (一)

答1.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通常是:
1)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前的准备阶段会确定举证期限,期间当事人可以协商并提出经法院准许的期限。
2)对于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对于当事人提供新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3)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如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对证据的来源及形式等瑕疵进行补正,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述规定的限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包括:
- 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 保证人民法院能够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 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 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民事诉讼:
-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 适用本法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2022全文 (二)
答《民事诉讼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民事诉讼法解释2022全文 (三)
答一、管辖1. 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所指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案件标的额大、案情复杂或当事人人数众多,对案件产生重大影响。
2. 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3. 海事、海商案件专属于海事法院。
4. 公民的住所地为其户籍所在地,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住所地为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确定,以其注册地或登记地为住所地。
5.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指连续居住一年的地方(不含住院就医地)。
6. 对无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或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法院管辖。如无注册登记且被告不在同一辖区,则被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辖权。
7. 被告户籍被注销时,按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确定管辖;若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由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辖。
8. 当事人户籍迁出未落户且有经常居住地,由该地法院管辖;无经常居住地,则由原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
9. 双方当事人均被监禁或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由被告原住所地法院管辖。如被告被监禁或教育措施一年,由被监禁地或教育措施地法院管辖。
10. 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案件,若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同辖区,原告住所地法院可管辖。
11. 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可由被监护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12. 双方当事人均为军人或军队单位的民事案件,由军事法院管辖。
13. 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14.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如无经常居住地,则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辖。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民事诉讼法全文2022的信息了解不少了,奥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