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起复杂的诈骗案件,当主犯尚未落网时,无疑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受害者们心急如焚,期待着正义能够早日伸张。警方与检察机关正不遗余力地追查线索,力图将主犯绳之以法。而与此同时,从犯的处理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虽然在案件中扮演了次要角色,但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如何在主犯缺席的情况下,公正、合理地处理从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诈骗案件主犯没有抓到怎么办从犯怎么办? (一)

诈骗案件主犯没有抓到怎么办从犯怎么办?

贡献者回答诈骗案主犯未抓到,抓到从犯一样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团伙诈骗从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到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一起案件主犯在逃,从犯主动自首或是从犯被抓了起来。在主犯没抓到从犯抓到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迟迟抓不到主犯而关押从犯的情况,也会先针对从犯所犯下的罪行来判刑。区分主犯和从犯的情况下,一般要等主犯归案之后才能判刑,只有主犯逃跑一年没有办法抓获归案的,才能把现有的罪犯进行这审判和宣判。从犯的量刑是比照主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来说从犯判处的刑罚不可能比主犯重,但如果从犯有其他从重处罚的情节,比如累犯,或者主犯有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比如坦白、自首,那么从犯判处的刑法就会重于主犯了。主犯没抓到从犯会怎么样判刑,往往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一步判刑,从犯如积极配合供出主犯能够争取到从轻处罚的机会。诈骗案主犯未抓到,抓到从犯一样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团伙诈骗从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到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或者依法免除处罚。区分主犯和从犯的情况下,一般要等主犯归案之后才能判刑,只有主犯逃跑一年没有办法抓获归案的,才能把现有的罪犯进行这审判和宣判。从犯的量刑是比照主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诈骗案,主犯未抓到,只抓到从犯,该怎么处理? (二)

贡献者回答诈骗案主犯未抓到,抓到从犯一样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团伙诈骗从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到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三万元至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案发后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诈骗财物及其孳息,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被害人;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骗款物占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应予扣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一)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

(二)对方无偿取得诈骗财物的;

(三)对方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诈骗财物的;

(四)对方取得诈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

初犯从犯能减轻多少 (三)

贡献者回答初犯是说明被告人之前没有过犯罪前科,说明其人身危险性不大,可改造性较强,因此可以考虑对其从轻处罚。但从轻程度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这一量刑情节都是被告人或者 辩护人 向法院提出,由法官在定罪量刑但时候进行考量。 从犯 是指 共同犯罪 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起辅助作用,指为犯罪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如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起次要作用,指在 主犯 的指挥下进行一种具体犯罪活动,或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实施一种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事案件中初犯从犯能减轻多少? (四)

贡献者回答一、刑事案件中初犯从犯能减轻多少?

初犯不一定能减轻处罚,但从犯应当减轻处罚,减轻处罚应在法定刑幅度以下选择适当的刑罚作为判定刑。只具有单个减轻处罚量刑要素的被告人,对其减轻一般只能下降一个法定刑,刑期不得低于基准刑的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或应当减轻处罚?

(一)具备下列条件,应当减轻处罚:

1、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依刑法规定,具有“应当减轻处罚”功能的情节有: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中止犯;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

2、法定酌定减轻处罚情节。依刑法规定,具有“可以减轻处罚”功能的情节有:

(1)在国外犯罪已在外国受过刑事处罚的;

(2)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控制自已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3)聋哑犯或者盲人犯;

(4)预备犯;

(5)未遂犯;

(6)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教唆犯;

(7)犯罪后自首的;

(8)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立功表现的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9)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

(10)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11)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付介绍贿赂行为的。

3、案情酌定减轻处罚情节。刑法第63条没有列出案情减轻处罚情节,只是表明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这一原则性规定,给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根据司法实践及刑法规定,下列情况可以认为是“案件的特殊情况”:

(1)主观恶性不大,社会影响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偶尔犯罪的;

(2)犯罪既遂后,案发前,采取积极补救措施,挽回损失,减小社会危害性的;

(3)由于被害人的明显过错或出于义愤,引起一时激愤而重伤、杀人犯罪的;

(4)犯罪后案发前或取保候审期间,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或有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的;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已救人的,或在抗御自然灾害、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或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5)其它案件特殊情况,群众一致公认合情合法的。

(二)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

减轻处罚情节在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包括:

1、低于整个法定刑的最低刑判刑,如抢劫罪判3--10年有期徒刑,最低刑是3年有期徒刑,减轻处罚判决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更轻的刑种:拘投、管制。遇到有排列刑种时以最低的刑种算。如盗窃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这当中法定最低刑是管制,减轻处罚则可以免予刑事处分。

2、低于某一量刑幅度的最低限度判刑,如抢劫罪有3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两个量刑幅度,在低于第一个量刑幅度最低刑判刑的,是在整个法定刑以下判刑,在低于第二个量刑幅度最低刑即10年有期徒刑以下判刑的也是减刑,这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刑事案件中多人参与的案件会划分出主犯和从犯,根据不同的犯罪身份判定依法作出相应的刑罚,从犯在案件中起的作用不大,危害的程度也较轻,会被从轻处罚或者免于处罚,但是对于初犯的犯罪人员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从轻处罚,会根据其的犯罪情节确定相应的量刑。

从犯的量刑标准 (五)

贡献者回答从犯在法律上应予适当从轻、减轻处罚乃至免罪。

具体而言(1)共同犯罪中稍微次要的主犯,刑罚可酌情减少20%以下基准刑;

(2)针对普通共犯中的从犯,未涉及犯罪实行行为者,刑期可少减30%-50%,若涉及犯罪实行行为则酌减20%-40%;

作用较大者,未涉及犯罪实行行为者,刑期可少减20%-30%,若涉及犯罪实行行为则酌减20%以下;

犯罪轻微者,刑期可少减50%甚至免于处罚;

(3)犯罪团伙中的从犯,作用较小者,刑期可少减10%-20%,作用较大者,刑期可少减10%以下;

(4)相同案件中有众从犯者,可按照其作用大小分别决定刑罚,每等次差距不超10%;

(5)未划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各被告可按贡献大小分为三等,参照上述规定分配量刑,每等次差距也不得超过10%;

(6)教唆未成年犯罪,若罪行较轻且未造成严重损失,刑期可多增10%-30%,若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失,刑期可多增20%-40%;

(7)胁从犯可依据犯罪性质、受勒抑程度以及实施犯罪中的表现,递次降幅40%-60%,若所起作用微弱并有其他法定从宽情况,无需判刑者,可免予刑事处罚。

明白诈骗案件主犯没有抓到怎么办从犯怎么办?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奥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