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

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

### 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及法律规定详解

在法律实践中,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是两个经常遇到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尽管它们都涉及到法院对原告主张的否定,但在性质、法律适用、适用阶段、裁判形式、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两者的区别,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分析。

驳回起诉的法律规定与特点

驳回起诉是指法院在立案受理案件后,经审查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依照程序法上的规定,对原告的起诉予以拒绝的司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若不符合上述条件,法院即可裁定驳回起诉。具体而言,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原告自身缺乏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原告不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没有明确的被告;无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围;以及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又起诉且拒绝按申诉处理的(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法律规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或经一定期限后再起诉的案件也除外)。驳回起诉的裁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在裁定书中明确说明理由。裁定作出后,若原告认为有误,可依法提起上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不收取诉讼费用,若已收取应全额退还。若原告的起诉在符合起诉条件后再次提出,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驳回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与特点

驳回诉讼请求则是法院在审理案件后,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上的依据,从而判决不予支持的司法行为。这主要涉及到实体法的适用,即法院在审查原告的诉讼请求时,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来判定其是否合理、合法。具体而言,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通常包括: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原告的诉讼请求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且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原告的诉讼请求与法律关系不符,即提出的诉讼请求与案件事实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以及原告的诉讼请求超过了被告依法应承担的责任部分等。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在判决书中详细阐述理由和法律依据。判决作出后,若原告认为有误,可依法提起上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判决书生效,原告就同一诉讼请求和事实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依法裁定不予受理。这体现了“一事不再理”的诉讼原则。

结论

综上所述,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和法律后果。驳回起诉主要侧重于程序法的适用,而驳回诉讼请求则更注重实体法的审查。了解这两者的区别及法律规定,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上文关于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的相关信息,奥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奥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