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膏基本信息 (一)

败毒膏基本信息

贡献者回答败毒膏源于古代医书《圣济总录》卷一三○,其配方独特,主要成分包括巴豆(去壳并研碎)6两,麻油12两,以及炒至紫色的铅丹3两。

此膏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复杂的皮肤疾病,如痈疽、风毒瘘疮等,特别是那些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的病症。其治疗过程也颇为讲究,首先将麻油加热煮巴豆,用小火慢慢熬煮1-2日,直到油中巴豆形成珠状后停止,然后过滤掉渣滓。

剩下的渣滓被置于长瓶中,通过加热油逼迫,让巴豆膏油分离出来,收集到器皿中。接着,将过滤的巴豆渣和前两味药物一同放入油中煎煮,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炒成紫色的铅丹,继续熬制,直到膏药呈紫色,冷却后放入瓷盒密封,放置7日以除去火毒。

使用时,败毒膏需用干净的绢布摊贴在患处,以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

毛囊炎有什么症状呢?和痘痘一样吗?有什么方法治疗吗? (二)

贡献者回答中医学认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肤受损,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与职业,或与某些治疗因素有关。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物质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二、好发人群:糖尿病、贫血患者多见

三、好发部位:头面颈、四肢及臀部

四、皮损特点:粟粒大红色毛囊性丘疹,顶端化脓形成小脓疱,分批出现,互不融合Fig1 ,硬包。

五、自觉症状:痒 。头部毛囊炎会刺激发根引起剧烈疼痛

六、预后:易复发,愈后不留瘢痕。

〖鉴别诊断〗毛囊性脓疱疮

〖预防治疗〗

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抗生素

三、物理治疗:紫外线、超短波等

调节免疫:转移因子 4ml 皮下注射 1/2日

毛囊炎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一、可选用的药

1.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

(2)2.5%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3)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全身治疗:

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疮疖膏药:外用,视疮疖大小选用小张或大张药膏,加温软化后乘温热贴于患处,稍加按压,2-3日换药1次;如果疮疖溃破出脓,则宜每日换药1-2次,待脓出净后可再贴1-2次,使其根盘硬节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肤在贴膏药后发生红斑、皮疹或瘦痒,应及时停用本品。

2.连翘败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丸圣散:外用,用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调敷或撒布于患处。

5.拔6.小败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方药】

主方仙方活命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重楼各15克,赤芍、天花粉各12克,当归尾、浙贝母、白芷、乳香、没药、皂角刺各9克,炒穿山甲12克(先煎),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大黄廑虫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气血两虚型【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疹色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治法】 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方药】

主方托里消毒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生黄芪、党参各20克,当归、金银花、连翘各15克,白术、茯苓、赤芍各12克,皂角刺、白芷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肾阴虚型【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 滋肾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

主方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生地黄25克,山药30克,牡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天花粉、麦冬各12克,生黄芪2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中西医治疗理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根据皮损与毛囊一致,好发于头、面、项、胸背部,有小脓点等特征,可诊断毛囊炎。治疗可选用抗生素,或局部外涂碘酊等。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本病之病因病机为内郁湿热火毒,外受风邪相搏而 成,或兼暑热之毒,排泄不畅,湿热不得外泄,阻于肌肤而发。患者可以选用纯中药制剂的肤力康来治疗顽固性的毛囊炎。

毛囊炎的预防

1.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努力提高睡眠质量;

2.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

3.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3—4次为宜;

4.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毛囊炎发病原理

毛囊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亚急性或慢与化脓性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一般皮肤不清洁、搔抓或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

中医学认为,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之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肤受损,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与职业,或与某些治疗因素有关。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物质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毒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毛囊炎吃什么药好得快 (三)

贡献者回答合理用药治疗才能尽快被治愈,那毛囊炎有什么药水可以擦呢介绍毛囊炎几种常用药。

1、硫磺药水治疗毛囊炎。硫磺药水具有抑制细菌、真菌的作用与功效,对于一些皮肤病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但是硫磺药水是属于碱性的药物,长期使用容易破坏皮肤的天然防护层,容易造成皮肤缺水,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症状,不建议患者长期使用,患者最好选择中性的浴液或香皂进行清洗治疗,碱性过强会引起过敏性的皮肤病。

2、盐酸特比萘芬溶液治疗毛囊炎。用盐酸特比萘芬溶液治疗毛囊炎是有一定作用的,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以及祛风止痒的功效,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当注意穿宽松透气的衣服,保持患病部位的干爽清洁,这些对于毛囊炎的恢复和预防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3、氯霉素搽剂治疗毛囊炎。氯霉素搽剂对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该药物具有杀菌、止痒的良好效果,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这种药物,注意在治疗期间避免吃生冷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饮食要讲究清淡,注意卫生护理。

毛囊炎的病症要想尽快治愈,患者不仅仅需要正确使用外用药进行治疗,患者还应当注意改善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在饮食上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类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东西,平时应当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只有注意到了这些,才能让毛囊炎尽快被治愈。

孕妇不适宜服用的中成药 (四)

贡献者回答我们知道孕期,有些药物是不能随意服用的,因此很多孕妈妈认为中成药相对于西药来说更安全,但其实中成药当中也有很多事不是孕妈妈服用的,接下来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孕妇不适宜服用的中成药。

不适合孕妇的中成药

1、 理气类:

即有活血祛瘀、理气通络、止血功能的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云南白药、脑血栓片、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2、 开窍类:

具有开窍醒脑功效的成药。如冠心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伤胎儿之气,孕妇用之恐致堕胎。

3、 驱虫类:

具有驱虫、消炎、止痛功能,能够驱除肠道寄生虫的中成药,为攻伐有毒之品,易致流产、畸形等,如囊虫丸、驱虫片、化虫丸等。

4、 祛湿类:

凡治疗水肿、泄泻、痰饮、黄疸、淋虫、湿滞等中成药,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结石通等,皆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之功效,故孕妇不宜服用。

5、 疮疡剂:

以解毒消肿、排脓、生肌为主要功能的成药。如祛腐生肌散、疮疡膏、败毒膏等含大黄、红花、当归为活血通经之品,而百灵膏、消膏、百降丹因含有毒成份对孕妇不利。

6、 清热类: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如牛黄解毒丸、片仔癀、犀黄丸、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7、 祛风湿痹症类:

以祛风、散寒、除湿上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其中活血之牛膝有损胎儿。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活络丸、天麻丸、华佗再造丸、伤湿祛痛膏等。而抗栓再造丸则因大黄攻下、水蛭破血故孕妇禁用。

8、消导类:

即有消食、导滞、化积作用的一类成药。如槟榔四消丸、九制大黄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9、 泻下类:

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攻逐水饮、润肠通便等作用的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因之攻下力甚强,有损胎气。

10、 理气类:

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成药。如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气滞胃痛冲剂等,因其多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被列为孕妇的禁忌药。

就是孕妇不适宜服用的中成药,今后孕妈妈服用任何药物,都需要听从医嘱安排,千万不可以自己任性服用。如果你对孕妇如何安全用药等有关孕期保健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倍领安全网孕妇用药安全常识栏目。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奥律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天津小败毒膏事件发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