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铊中毒全过程 (一)

贡献者回答清华大学铊中毒全过程如下:
1994年11月24日,她从肚子疼这一症状开始发作,随后发展为胃部疼痛,仅仅过去两个月,朱令满头秀发掉了个精光,疼痛让她整夜整夜睡不着,经常疼的满头大汗,在床上打滚。
最可怕的是,如此痛苦的症状,朱令在医院浑身上下检查了个遍,却根本查不出任何病因。
1995年2月,距离第一次发病已过去4个月时间,寒假结束了,尽管生死未卜,但这个坚强的女孩仍然选择重返校园,然而,朱令前脚刚踏进学校,清华园像是被人下了诅咒,可怕的怪病再度卷土重来,症状发作比第一次还凶险残暴。
朱令的腿开始疼痛难忍,并且出现了严重眩晕,父母紧急将她再次送进医院,这一次,因为清华校友们的不懈努力,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媒体广泛关注,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李舜伟医生发现了端倪,他认为,朱令的两次症状,像极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化学制剂铊进入人体后的中毒反应。
至此,真相的门缝终于被打开了一丁点,此时距离朱令第一次出现铊中毒症状,已经过去近半年的时间,这种剧毒物质在医生们找到解药之前疯狂发挥威力,朱令于3月底陷入了昏迷。
死神咆哮着冲向这个可怜的女孩,只剩下一根独苗的朱令父母显然无法第二次承受丧女之痛,在那个通讯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清华校友会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们运用电子邮件,面向全世界的医疗、化学领域广泛发出求助信,并收到了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语言的回复,然后再由校友们翻译成中文,交给朱令的主治医生。
终于,信息汇集后医生们找到了铊中毒鉴定的方法,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朱令在几个月时间内曾两次铊中毒,且第二次中毒的剂量已经远远超过致死量,最终女孩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一个奇迹。
铊中毒的介绍:
铊中毒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铊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铅、汞等金属元素,与砷相当,其对成人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2mg/kg体重,对儿童为8.8~15mg/kg体重。
中毒后表现症状为下肢麻木或疼痛、腰痛、脱发、头痛、精神不安、肌肉痛、手足颤动、走路不稳等。铊中毒一般具有较为典型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毛发脱落、皮肤损伤等症状。但由于铊中毒较为罕见,因此常被忽略,导致误诊。
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 (二)
贡献者回答朱令案
朱令,北京人,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朱令事件是指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这是中国首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且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让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从而衍生出对于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种猜测。
2013年4月16日,随着复旦投毒案的告落,关于彻查朱令案的呼声亦再度涌现,昔日作案嫌疑人孙维遭到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
2013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且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此案。
2013年9月25日,朱令案律师团召集人李春光律师在微博上发布案件最新进展称,清华校方高层已与朱令的父母接触。2013年9月26日,网友@ Fang_2014在微博发布了一封来信:“2013年6月底,朱令家人收到一封写自美国洛杉矶、寄自拉斯维加斯的信件”,落款“冬冬”的作者在信中称,如果不是朱令影响别人休息,“也不会被同宿舍人集体毒残”。
朱今朱令是怎么回事 (三)
贡献者回答朱令事件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伤害的事件。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解释:
事件背景:朱令在校期间突然出现了铊中毒的症状,而她没有铊的接触史,也没有自杀动机。经过调查,也没有发现她有获得铊的途径,因此可以排除她自己投毒的可能性。事件发展:朱令的中毒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由于警方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使得该事件成为了一起公众事件。尽管警方的不当处理降低了社会对作案嫌疑人的认定,但此案仍存在许多疑问待查。社会反响:朱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对此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些人认为这起案件与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存在相似之处,尽管两起案件并无直接关联,但网友认为它们在高材生作案和作案手段上有共同点。案件现状:经过多年的调查和追踪,朱令事件的凶手仍未被抓获。由于警方的不当处理,此案成为了一起公案,凶手身份至今仍未浮出水面。事件影响:朱令事件不仅给朱令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让社会对校园安全问题产生了更多的关注。人们希望通过加强校园安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措施,能够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如需了解事件的更多细节,建议查阅相关报道或书籍。
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四)
贡献者回答朱令铊中毒案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症状的事件。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说明:
事件经过:
朱令在校期间突然出现了铊中毒的症状,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由于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初步认定为是投毒事件。
调查进展:
警方对此案进行了调查,但几经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曾被警方作为嫌疑人带走调查,但后来被释放。
社会舆论:
由于警方在处理此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使得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公众对作案嫌疑人的家庭背景产生了各种猜测。多年来,不少网友认为孙某有投毒的嫌疑,并一直呼吁警方重启调查。
官方回应:
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此案。警方表示在调查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此案。
综上所述,朱令铊中毒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投毒事件,虽然经过多方调查但仍未找到凶手。此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和猜测,但警方已明确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继续侦破。
清华大学砣中毒事件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始末 (五)
贡献者回答1994年底,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朱令遭遇了奇怪的中毒症状,秀发脱落、面肌瘫痪、发音含混、四肢无力。她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却查不出病因。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求助,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封信件。经过专家诊断,确认为铊中毒。尽管铊剂量足以致命,朱令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病情并未立即好转,她几乎变成植物人。 孙维,朱令的同班同学、好友及民乐队成员,是唯一被公安局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人。指控理由是她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人,动机可能是嫉妒朱令古筝弹得好,导致自己失去在清华民乐团主演的机会。孙维的祖父是孙越崎,曾担任民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并参与辛亥革命。经过调查,因证据不足,公安局撤销了对孙维的指控。
天涯论坛上有人发起为朱令募捐,成为热点话题。朱令的遭遇令人同情,导致跟贴无数,矛头指向孙维。部分人认为她可能是真凶,质疑她的家庭背景。关于孙维的版本众多,包括她爷爷临终嘱托放过她、她出国清华阻止、为逃避舆论嫁给美国人隐姓埋名以及现任诺基亚公司人事总经理等说法。支持孙维的调查结果显示,83.6%的人不支持她。 在朱令中毒事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负有责任。清华大学在铊试剂的管理上不严,导致孙维被错误认定为犯罪嫌疑人。孙维的哥哥曾未经允许拿走有毒试剂,并在有人的情况下还回,期间拍摄录像,但整个过程无人过问,显示管理松懈。北京协和医院未能及时确诊朱令的病情,甚至拒绝互联网上的资料,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治疗过程中耗费了大量金钱,实际用于治病的药物成本仅40几元,朱令家人已正式向法院提起医疗事故诉讼,要求赔偿。
扩展资料
1994年底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朱令出现了奇怪的中毒症状,当时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医院束手无策,她的同学把她的情况发到互联网上求助,收到了世界各地的回信,其中不少回信认为她是“铊”中毒,后经专家诊断证实。但是确诊并没有使她的病情立即好转。 孙维,朱令的同班同学,同宿舍好友。是朱令中毒案中唯一曾被公安局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人,其理由是她是当时唯一能接触到砣的人。且有作案时间。家庭背景为:爷爷是孙越崎,曾任民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加过辛亥革命。经公安部门调查后,因为证据不足,撤销对其犯罪嫌疑人的指控。
明白清华大学铊中毒全过程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奥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