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产品怎么处罚法律有哪些规定 (一)

销售假冒产品怎么处罚法律有哪些规定

贡献者回答按照工商管理规定,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将处以等值金额等值三倍以下的罚款,其所有违法所得将被没收;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我国刑法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在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销售假冒产品怎么处罚

按照工商管理规定,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将处以等值金额等值三倍以下的罚款,其所有违法所得将被没收;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我国《刑法》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在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两倍以下的罚款;销售金额在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在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国家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规定有那些规定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列法规: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列规定: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九条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综上所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犯罪行为,也会对消费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健康的损害,因此对于这样的行为法律规定了处罚方式,不仅仅要追究其经济赔偿责任还要追究其损害赔偿,涉及刑事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在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消费维权。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有什么区别? (二)

贡献者回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包括立案标准、刑事处罚以及判断是否犯罪的方法等方面。若是两种罪名同时出现,那么首先需要确定哪种行为具体触犯的是什么罪名,分开量刑后,按照最重的刑罚来执行。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证据要求不同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证据

1)主观上对伪劣产品是否存在明知。如不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销售的,由于其主观上不具有的故意,不构成犯罪。

2)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如果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以犯罪论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情况应当除外。

根据《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无罪处理。

第2条第3款规定,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2、非法经营罪的证据

1)刑事违法性与其行政违法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非法经营者必然违反有关的工商法规、没有行政违法性就不存在刑事违法性。

2)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出于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对于因不知其为非法而进行非法经营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不认为构成,而只能给予行为人以行政处罚。

3)在犯罪情节上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而认定情节是否严重,应以非法经营额和所得额为起点,并且要结合行为人是否实施了非法经营行为,是否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是否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悔改等来判断。

(二)刑罚不同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刑罚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非法经营罪的证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立案标准不同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2、非法经营罪的立案标准

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

(四)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不同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既遂与未遂规定是要存在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一种行为机会构成既遂。

2、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非法经营罪既遂与未遂规定是要存在非法经营这样一种行为机会构成既遂。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若是同时出现,那么就可以按照择一重罪处罚的原则来处理。这两种罪名是有相似之处的,故此不管是司法机关,还是审判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都需要取得具体触犯的是什么刑事法律规定之后,才能具体的量刑。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一般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一般如下:

已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标准:

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人民币的,将予以立案追诉。

未销售伪劣产品的货值金额标准:

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同样将被立案追诉。

销售金额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标准:

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人民币,但通过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同样会被立案追诉。

这些立案标准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金额界限,以区分合法与非法的商业活动,从而有效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销售假冒商品怎么处罚 (四)

贡献者回答销售假冒商品的处罚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

将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同时需支付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

将面临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同时需支付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

将面临七年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同时需支付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

销售金额超过二百万元: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同时可能需支付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的罚金或被没收财产。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如何处罚 (五)

贡献者回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如下:

销售金额5万元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处2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注意:在惩治伪劣商品犯罪的司法实践中,要严格区分合法与违法、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只有当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符合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时,才能适用刑事制裁手段。对于一般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主要是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假冒销售。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