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弃婴溺婴构成什么罪 (一)

优质回答父母弃婴溺婴一般构成遗弃罪,情节恶劣或主观上有致死意图的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一、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在此情境下,如果父母因为某些原因(如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等)而故意放弃对婴儿的抚养义务,将其遗弃或溺毙(尽管溺毙行为本身更为极端,但在此处视为拒绝抚养的极端表现),且情节恶劣,那么父母的行为就构成了遗弃罪。根据《刑法》第261条,对于此类行为,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故意杀人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在遗弃或溺婴的过程中,将婴儿遗弃在容易造成生命危险的地方,或者主观上有明确的将婴儿置于死地的意图,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再仅仅是遗弃,而是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这是因为,父母的行为已经明显表现出对婴儿生命的漠视和剥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父母弃婴溺婴的行为性质取决于其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可能构成遗弃罪;但在情节恶劣或主观上有致死意图的情况下,则可能构成更为严重的故意杀人罪。
故意将亲生婴儿弃之荒郊野外,致其死亡,应判什么罪,量刑如何? (二)
优质回答故意杀人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PS: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之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A、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客观要件不同。遗弃罪在客观方面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如他人家门口、车站、码头、街口等。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例如,将婴儿遗弃在深山沟内;将神志不清、行动困难的老人遗弃在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荒野,等等。
刑法第三章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是什么 (三)
优质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是遗弃罪: 定义: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的认定需注意与以下犯罪的界限: 与虐待罪的界限:遗弃罪侵犯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更复杂,包括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和被害人的身体健康。 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遗弃罪侵犯的是扶养权利义务关系,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拒绝扶养行为,而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直接加害于被害人的身体。 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扶养义务的目的,而故意杀人罪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在客观要件上,遗弃罪通常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而故意杀人罪则是将被害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遗弃罪和故意杀人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奥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