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隐罪是什么__掩隐罪是什么类型

掩隐罪,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频繁出现的法律术语,尤其在打击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形势下愈发凸显其重要性。那么,掩隐罪究竟是什么?它属于哪一类犯罪?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掩隐罪的定义
掩隐罪,全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这一罪行本质上是为上游犯罪(如盗窃、诈骗、抢劫等)提供“洗白”渠道,妨碍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所得的查明与追缴。掩隐罪不仅涉及直接的赃款、赃物,还包括上游犯罪行为人对犯罪所得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孳息、租金等财产。
掩隐罪的类型
掩隐罪作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 窝藏:这是广义上的概念,包括使用各种方法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隐藏起来,不让他人发现或者替犯罪分子保存而使司法机关无法获取。例如,将赃款藏匿于家中、将赃物藏于隐蔽地点等。
2. 转移: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移到他处,使侦查机关不能查获。这包括将赃款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携带等方式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将赃物运送到远离犯罪现场的地方。
3. 收购:指以出卖为目的收买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这通常涉及买卖赃物、收购赃款等行为。
4. 代为销售:指代替犯罪分子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卖出的行为。例如犯罪分子销售赃物、将赃款存入银行并提取现金等。
5. 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这包括居间介绍买卖、收受、持有、使用、加工、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物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以及协助将资金转移、汇往境外等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掩隐罪中的“明知”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实践中,大多数案件的行为人对于主观明知往往持否定态度,因此需要通过在案证据证明行为人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来推定其“应当知道”。
注意事项
在处理掩隐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掩隐罪和帮信罪的量刑一样吗
- 2、掩隐罪是看流水还是获利
- 3、掩隐罪一般判刑判多久
- 4、如何区分帮信罪与掩隐罪
- 5、帮信罪与掩隐罪到底如何区分?
掩隐罪是什么__掩隐罪是什么类型的相关问答
掩隐罪和帮信罪的量刑一样吗 (一)
最佳答案律师解答:不一样。1、掩隐罪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刑期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而帮信罪的刑期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帮信罪提供帮助的对象是概括的网络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针对的是上游犯罪所获得的赃款赃物。
4、两者的入罪条件及刑罚也各不相同。帮信罪的成立条件须情节严重,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无情节严重的限制。
掩隐罪是看流水还是获利 (二)
最佳答案掩隐罪,全称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却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进行掩饰、隐瞒的行为。掩隐罪的认定及量刑并非单纯看流水或获利,而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流水虽然在情节认定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获利金额、犯罪所得的实际数额以及行为人的掩饰、隐瞒行为对司法机关追查犯罪的影响等方面同样对良性有相应的影响。
犯罪所得实际数额:犯罪所得实际数额是认定掩隐罪的关键因素之一。法院在判定时,会依据确实充分的证据来确定具体数额,如在涉及诈骗资金转移的案件中,需明确查实的诈骗金额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的具体资金数额。在某案中被告人资金流水总额高达58411899.53元,但法院最终认定的掩隐罪金额是基于被诈骗金额776484.76元,这突出了实际犯罪所得金额的重要性。
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主观恶性大小影响着对掩隐罪的认定和量刑。若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仍积极掩饰、隐瞒,如长期、多次协助犯罪分子转移赃款,或为获取高额利益而主动参与掩饰、隐瞒行为,体现出较大的主观恶性,量刑会较重。相反,若因被欺骗、胁迫或对行为违法性认识不足而实施了掩饰、隐瞒行为,主观恶性较小,量刑时会予以考虑。
行为情节及后果:行为情节及后果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若多次实施掩饰、隐瞒行为,反映出行为人的惯犯性和对法律的漠视,会加重处罚。若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如通过复杂手段转移赃款,使司法机关难以追踪资金流向,导致犯罪行为长时间未被发现,或者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如因掩饰、隐瞒行为致使被害人的救命钱、救灾款等无法追回,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危害,均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更重刑罚。此外,行为方式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是否利用特殊手段等也会影响对行为情节及后果的判断,例如使用虚拟货币等不易监管的方式转移犯罪所得,会加重行为的危害性。
准确界定犯罪所得:需严格区分正常资金往来与犯罪所得,只有确定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部分才计入犯罪数额。
综合考虑各种情节:不能仅依据流水或获利来认定犯罪和量刑,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明知、行为方式、对司法追查的阻碍程度等多方面情节。
证据的收集与认定:司法机关需依据充分、确凿的证据来确定犯罪所得数额及行为人的犯罪情节,确保量刑公正准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数额,应当以实施掩饰、隐瞒行为时为准。收购或者代为销售财物的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以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价格计算。多次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未经行政处罚,依法应当追诉的,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掩隐罪一般判刑判多久 (三)
最佳答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刑期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则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掩隐罪即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就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客观方面是行为实施了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
2、主观方面是明知,以获得非法利益为目的;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单位或者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
对员工的影响:被辞退可能会给员工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失去工作、面临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等。然而,在许多国家或地区,被辞退的员工可以获得经济赔偿,以帮助他们度过找工作的难关。
对组织的影响:辞退是消除违纪现象的法律行为之一,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辞退不称职的员工,组织可以保持其运作的高效性和竞争力。
法律和制度意义:辞退制度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部分,旨在打破过去“能上不能下”的旧格局,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务员队伍的活力。辞退制度确保了人才的合理配置,并有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铁饭碗”现象。
社会和文化意义:辞退反映了职场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高效廉洁的政府。同时,辞退也体现了组织对员工表现的严格要求,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辞退。
经济补偿:在某些情况下,辞退还涉及到经济补偿的问题。例如,辞退福利是指公司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时给予的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修正)》第三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或者三次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的;
(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的;
(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
司法解释对掩饰、隐瞒涉及机动车、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认定“情节严重”已有规定的,审理此类案件依照该规定。
如何区分帮信罪与掩隐罪 (四)
最佳答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以下简称掩隐罪)存在相似之处,但也并非全部竞合。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掩隐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
网友咨询:
如何区分帮信罪与掩隐罪?
律师解答:
帮信罪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明知的内容是他人实施了网络犯罪,但对他人的具体犯罪内容并不知情;但是掩隐罪明知的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且对于资金的具体性质以及销赃的金额是明确知道的。帮信罪是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通常为犯罪中的一环,为犯罪的实施提供帮助行为;但掩隐罪是事后的帮助行为,上游犯罪已经既遂,系事后的销赃行为。
律师补充:
在该类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到行为人对网络犯罪活动的“明知”程度,即行为人对所帮助之罪是概括性的认知,还是明知其参与的转账活动系帮助犯罪如诈骗、赌博等情况:如果只是单纯的把银行卡出租,出售给上游犯罪分子,然后什么都没做过,那么就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但是如果把银行卡出租,出售给上游犯罪分子后,还应上游犯罪分子的要求,进行转账、刷脸、输入密码登录账户等主动型操作,那么就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隐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择一重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帮信罪与掩隐罪到底如何区分? (五)
最佳答案帮信罪与掩隐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明知的程度:
帮信罪:主观明知是一种概括性明知,即行为人只知对方可能实施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对被帮助对象的犯罪手段、性质等不明确。掩隐罪:主观明知既可能是概括性明知,也可能是具体性明知,即明知转移的是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但对于具体是什么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可以明知,也可以不明知。
犯罪对象:
帮信罪:犯罪对象不仅包括犯罪行为,还包括严重违法行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对象是上游犯罪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掩隐罪:犯罪对象仅针对犯罪行为所获得的赃款赃物,游犯罪事实成立为前提。
发生时间:
帮信罪:发生在上游犯罪实施过程中,包括事前明知、事中明知和事后明知。掩隐罪:发生在上游犯罪既遂或者未遂但已阶段性终结之后,即明知是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而提供帮助,是“事后的明知”。
行为表现:
帮信罪:行为人出于获取报酬的动机参与,其直接目的是完成资金在网络犯罪行为人的账户和其他账户之间的支付结算,呈现一种被动状态。掩隐罪:行为人在明知支付结算的是网络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情况下,积极实施收集、提供“两卡”,并通过转账行为使得有关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在不同账户之间转移。
行为方式:
帮信罪:主要表现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掩隐罪:需要有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等行为,具体到“两卡”犯罪中,主要是指代为转账、套现取现,或为配合他人转账、套现取现而提供刷脸等验证服务、协助解冻等帮助行为。
综上所述,帮信罪与掩隐罪在明知程度、犯罪对象、发生时间、行为表现和行为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掩隐罪是什么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奥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