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苏皖第一匪案祸首,传说有玉猫护体,多次逃脱最后却死无全尸 (一)

民国苏皖第一匪案祸首,传说有玉猫护体,多次逃脱最后却死无全尸

优质回答在许多文青眼中无限美好的民国时代,其实十分凶险。除了饥荒与瘟疫之外,兵灾和匪祸更是分分钟夺人性命。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即使是在当时国民政府首都所在的江苏,虽然号称鱼米之乡,匪患也十分严重。就在北伐开始的同一年,在江苏西北的睢宁县,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土匪将整村800多人屠灭的大案。

睢宁 历史 上属于黄泛区,土地贫瘠,加上清末捻军之乱后,水、蝗、兵、匪灾频仍,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为防盗匪和散兵袭扰,当地老百姓选择聚众而居,村落规模较大,每个村子外面筑有土圩(墙),挖有壕沟,以吊桥出入,因此地名多称“某圩”。甚至村中自建炮楼、豢养武装,目的就是为了自保。当时,这样的做法在整个苏北特别是苏皖交界处十分普遍。从睢宁县高作镇向南十里,有个大圩子叫十家墩,又名十里墩,圩内有约400户居民,以鲁姓、张姓居多。圩内百姓大多仅求温饱,只有几户鲁姓地主比较富裕。圩主名叫鲁子云,另有董事鲁子桂、鲁奎义。他们为保护一己家财,同时也为地方平安,利用封建宗族势力,组织青壮年村民大设香堂,成立“红拳会”,天天习武练功,并且购置了部分枪支和三门土炮,成为远近闻名的一股民间武装。时间长了,十家墩就成了周边村圩事实上的盟主,在抗匪这件事上,也唯十家墩马首是瞻。由于十家墩实力较强,不仅小股土匪不敢轻易到其附近抢劫,就连有时路经圩子附近,也会遭到会众枪击或追赶,带动周边村圩不再通匪资匪(采取类似纳贡的方式缴钱粮以免抢劫)。一来二去,十家墩就和土匪结下了冤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邻近洪泽湖湖匪的“瓢把子”——老魏三。

老魏三何许人也?其实他也是睢宁人,1895年生于沙集西北小朱庄,原名魏其富,因在兄妹四人排行老三,又称魏三,时间长了就叫成了老魏三。因家中贫困,十来岁时,他便逃荒到睢宁南边的安徽泗县东部(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在靠近洪泽湖的城头、孙园、陈圩一带做长工,为人割草、放猪放牛。有一年临近春节,老魏三带着东家给的两口袋玉米,准备回老家,不料行至归仁集时被当地地痞无赖抢走。这可是一年辛劳所得!老魏三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用木刻的假手枪夺得了当地一个地主家的三条真枪,并在一个远房表哥的帮助下,打死了抢粮的地痞无赖。好人做不下去了,从此老魏三自己“创世”,开始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涯。

此前在孙园张塘村陈培堂家做雇工期间,老魏三结识了比其年龄稍长、当时在张塘读书的陈家外甥许和途。后者与官匪均有勾结,并在当地摆香堂收徒,成为地方一霸,于是便拜许为“老头”(师傅)。有了官匪“通吃”的靠山,加上老魏三做事胆大心细、心毒手辣,具有一定领导才能,聚集在其周围的土匪势力便像雪球一样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苏皖北侧交界特别是洪泽湖一带有名的“马子”头目,直接控制的就有近1000人枪,如果加上接受其控制的大大小小的“蓬子”,总人枪数达3000条之上。他利用熟悉沿洪泽湖周边及苇丛滩涂的条件,把那里变成了自己的“土匪窝”,活动轨迹遍及整个苏皖北部,四处绑票勒索、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成为洪泽湖周边声名最响、势力最强、危害最大的土匪团伙。

老魏三虽然趾高气昂,但在十家墩却碰了硬钉子。起先老魏三惮于其会众武装,也不敢硬拼,而设法让十家墩方面表示服软。一次,老魏三派人送信给圩董鲁子桂,叫圩内准备些米面、鸡蛋和煎饼“伺候”。不料,鲁子桂并不示弱,带话给老魏三:“要米面鸡蛋没有,只有钉铁、犁头(装在土炮内当炮弹用)和子弹头!”老魏三见这块“犟地”敢于公开抗命,一方面是失了面子,一方面也想给其他村圩点颜色看看,因此在大众广庭之下扬言:“打不下十家墩,我魏三不姓魏!”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鲁子桂等人听说老魏三发誓要踏平十家墩,也全面加强了战备。组织人手,将圩东南两面水塘里的芦苇全部砍掉,以防土匪藏身。原本三个圩门,东门用土袋堵死,留下的北门、西南门,也是白天通行、晚上落锁。全圩漏夜赶制大刀、标枪,许多石糟、石料也砸碎抬上圩墙,堆在那里备用。全圩居民加上部分避匪的外来村民中的青壮年都被挑出,准备参加战斗,加上部分身壮胆大的老头和妇女,共有七、八百人,手执武器上圩值守,特别是“红拳会”会众赤着膀子、扎着头巾、腰勒红带、手执利刃,誓与土匪决一死战。

老魏三也说到做到,从上、中、下湖(洪泽湖不同区域的旧称)调来刘荣铎、刘广益、陈茂昭、梁家山、邓五等10余股土匪,凑齐约1500人枪,分据周边的大小顺庄和关帝庙圩,随时准备进攻。他们也准备了几尊土炮,并将附近一带村民的耙齿统统卸下来当作炮弹,准备攻坚之用,还拉来几辆牛车,以便在过外壕时搭桥强攻。

1927年8月17日下午,随着两声枪响,黑压压一片土匪从东、南、北三个方向,一边狂喊乱叫,一边向十家墩发起了进攻。三个方向前头都有人扛着旗子,匪众的枪上都系着红布,后面站着一人指挥,中等身材、微胖稍黑,嘴巴右下角有颗痣,上面长着一撮约一寸长的毛,有认得的便说那就是老魏三。待匪众逼近,圩内一声号令,会众纷纷开枪回击。土匪几次发起进攻,一度攻近圩墙,但被圩墙上守卫者一齐用刀砍、矛戳、石块砸,激战至天黑,都被击退。

第二天早晨,土匪再次发起攻击,战况更加激烈,特别是圩子东侧,壕沟有的地方几乎被土匪尸体填平。土匪用几辆牛车装满麦草,浇上煤油点燃,向圩门推去,试图将圩门烧掉。第一辆牛车被圩内安设的土炮击中,连人带车翻下壕沟。但第二辆牛车终于抵住圩门,熊熊大火将圩门点着。在圩门处指挥战斗的“红拳会”会首鲁怀孔大呼救火,不料土匪一枪打来,中弹身亡。圩门一时攻不下来,土匪们便集中土炮轰击圩墙。多段圩墙被轰塌,哪里塌下来,村民就用门板、土包填堵上去,再将借机涌上来的匪众打退。守卫鲁玉坷见一匪徒拽住圩墙上的一棵小树,想爬上来,便高举大刀劈下,一刀将土匪的头砍掉,连小树也顺带着砍断了。

战至当天下午,圩内枪弹、火药用尽,圩墙也被轰塌,土匪遂攻进圩内。“红拳会”会众虽和土匪展开肉搏,但外无援兵,自身也伤亡惨重,最终不支。老魏三一伙大开杀戒,不分男女老少,大肆屠戮奸淫,十家墩顿成人间地狱。圩内有一块榆树秧子地,许多来不及逃出的百姓都死在那里,或被土匪逼着坐在竖埋在土里的刀尖上戳死,或被当场刀砍、枪杀,东北角一口水井几乎被尸体填满,井水变成了血水。土匪在杀人的同时,见物就抢,见屋就烧,连猪圈、羊圈也被烧毁,圩内3000多间房屋化为灰烬,不少藏于屋内的村民也葬身火海。有些村民在圩破时试图逃走,但因外壕水深,有些妇女和小孩淹死在壕沟里。土匪撤退时,又掠走140多人,有的在路上被杀,有的被强奸。事后统计,全圩惨遭杀害的村民共计827人,伤者40多人,一家被杀3、4口的比比皆是,有的全家遇难、自此绝户。

土匪完全退去后,死里逃生的村民和周边乡邻才敢回村收尸。时值农历七月下旬,天气十分炎热,数百具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加之被群狗撕食,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尸臭味更是数里外都能闻到,其景况惨绝人寰,成为睢宁县 历史 上最大的血案。十家墩有个后来做过国民政府宿迁县长的鲁同轩,当时在外读书,其父母和姐妹均在此次匪祸中遭杀害。由他牵头各处奔走呼号,并向当时的江苏省政府请呈派兵剿匪并赈济灾民,先后募集得银元17000块幸存者重建家园,但村民被杀太多,元气丧尽,十家墩从此一蹶不振。而派来“剿匪”的官兵,明里暗里和老魏三一伙沆瀣一气,导致多次进剿却屡剿不绝。老魏三一伙照样在周边四处作案,大大小小的屠村惨案前后一共犯下几十桩。如1930年春,老魏三带数百土匪攻破离金锁镇4里远的小彭圩,烧杀虏掠,抢走18支枪,当地百姓死伤几十人。国民政府淮阴专署专员曾感叹道:“一洼之地(指洪泽湖),扰乱六县不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由镇江迁至洪泽湖东面的淮阴城。省主席韩德勤为扩大个人势力,对老魏三一伙采取“剿抚并施”的策略,在进剿同时加大招安力度。老魏三迫于压力,于1938年7月接受招安,被韩委以江苏省独立旅旅长之职,与王光夏的江苏省常备第七旅一同驻扎在洪泽湖对面的老子山。老魏三还为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魏志新。不过名字虽然改了,但为非作歹的匪性却没有半点收敛,反而在日伪暗中支持下,变本加厉地祸害百姓,不仅在湖上设卡收税,还经常上岸到成子湖西岸一带抢劫杀人,公开与我党领导的地方政权为敌,甚至阻断了抗日武装湖西与湖东之间的联系。

1940年3月,我党领导的泗阳八区抗日政权建立,辖吕集、界集、太平、高集、龙集、金圩等6个乡公所。不久八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提出团结起来,共同打倒惯匪老魏三。3月20日上午,老魏三、高铸九等湖匪联合向八区进攻,被八区自卫武装打垮,一连溃败30余里。5月,新四军5支队在刘少奇、张爱萍的指挥下,与苏鲁豫支队和陇海南进支队密切配合,将老魏三的靠山王光夏赶出根据地,匪众亦随之退入洪泽湖。8月,奉江北指挥部命令,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北渡三河,解放淮宝全境,使得皖东北、淮南、淮海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通过我沿湖抗日武装的不断打击,老魏三匪部活动范围逐步被压缩。9月16日,老魏三率1000余人上岸到吕集附近抢粮,又碰上八路军5纵黄克诚部,损失惨重。

1941年2月,新四军3师9旅回师皖东北、首克青阳镇,不久向周围扩大战果,扫除洪泽湖沿岸土匪陆上据点,在吕集、田集一带,再次击溃老魏三匪部,顺利进驻半城。为巩固皖东北根据地,并打通淮北、淮南、淮海解放区之间的水上联系,9旅决定肃清洪泽湖匪患。5月2日,9旅25团在2师5旅、4师10旅的配合下,分别从临淮老汴河口、泗阳黄码头、成子湖西岸高咀,分三路向湖匪进攻,经过3天战斗,歼灭湖匪大部,老魏三匪众悉数覆灭,只有他一人潜水逃得性命。

侥幸漏网的老魏三本性难移,重新投靠韩德勤,当上了团长。这次他又改行搞起了特务活动,组织“黑杀队”,加紧对我方的渗透和潜伏,筹划暴动、煽动叛变。起初确实有些成效,其坐探孙德昆蒙混入党,远房侄子魏宝斋甚至混入抗日政权设立的洪泽湖管理局,还当上了副局长。不过好景不长,这些特务活动均被我公安部门一一侦破,孙德昆、魏宝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暗的不行,又来明的。1943年春,老魏三跟随韩德勤、王光夏,侵占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里仁集、程道口,打算策应安徽蒙城国民党顽固派王仲廉部东进,企图东西夹击,消灭新四军4师主力。3月17日,4师在成子湖畔、离界集东北约12里的山子头村主动发起进攻,经过15个小时激战,活捉包括韩德勤在内的1000余人,击毙王光夏等100余人,但老魏三趁乱再次逃出了包围圈。

3月18日凌晨,老魏三窜到离山子头村约20里路远的邱庄,敲开了曾做过自己警卫的邱香久家大门。老魏三对邱说:“只要把我送到洋河,要多少大洋都可以,身上的两把盒子枪留给你也行!”邱香九一边假意应承,一边则偷偷打发自己的侄儿邱维俊连夜向屠园区姜圩乡乡长徐宏楼报告。当天早晨,睡在床上还未起身的老魏三,就被连人带枪抓了个正着。老魏三本以为这次难逃一死,谁知过了两天,事情又有转机。原来当时国共两党虽然常有摩擦,毕竟是合作抗日时期,同时为体现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新四军方面决定将山子头战斗中的被俘人员全部释放。

老魏三听得消息,不由得摸了摸吊在胸前的一件东西,心中一阵窃喜,看来有“灵猫”相助,真的是天不亡我啊!原来,老魏三相信自己多次“化险为夷”,逃得性命,是跟他随身佩戴的一块“双头玉猫牌”有关。这块“玉猫”是1930年春天,老魏三从一秦姓地主手中得到的,平时喜爱有加,白天戴在身上,睡觉时则枕在头下。当地老百姓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当有“火信”(有情况)时,“玉猫”便会自行抖动,提醒老魏三尽快逃命。

不过这次,“玉猫”也没法救得老魏三了。当9旅官兵押着战俘送往半城附近大王庄师部时,途中路过吕集,多次在此烧杀抢掠的老魏三被当地一拾粪群众认出。一传十,十传百,百姓听说惯匪头子老魏三被新四军捉到,便聚集了100多人,正好碰上9旅旅长韦国清路过,大家拦住马头说明情由,一致要求新四军将罪恶滔天的老魏三立即处死。韦国清见其确实民愤极大,立即写信请通讯员送交押送队负责人,将已行至塘怀南面桥口的老魏三带回吕集。老魏三见来人只将自己一人带回,心下明白这次在劫难逃,无奈地发出感叹:天意如此,让我命丧吕集!

3月24日中午,老魏三在吕集圩西南角一乱坟岗内被处决。围观百姓还不解恨,将其身上衣服扒掉,并用玉米秸秆堆上焚烧。他的老婆及徒弟闻听死讯后,设法将早已面目全非的尸首运回沙集老家,装殓后埋在离祖屋约3里路的田地中。时隔不久,十家墩的百姓听说老魏三被新四军枪毙,尸首已运回下葬,便来了100多人,手持铁钗、铁铲,将其掘墓焚尸、报仇雪恨。家人只拾得一些零散骨殖,重新葬回墓穴。到1958年,人民公社将老魏三墓最终夷为平地,这个恶贯满盈的匪首连同他的传说一道成为了 历史 。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二)

优质回答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玩报纸。

2、通过撞破、冲破取礼物,体验运动快感。

3、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1、用报纸糊好的轮胎和呼啦圈与幼儿人数相等。

2、报纸若干,礼物若干,圣诞老人图片

3、录有《铃儿响叮当》的音乐一段,铃铛一对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师:幼儿手拿呼啦圈进场“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去圣诞礼品店去选礼物吧,怎么去呢?”幼:“坐雪橇去”。听《铃儿响叮当》音乐进场轻度运动:动脖子、头、腰、手、脚等部位

2、基本部分。师:礼品店到了,圣诞老爷爷对我说,要送每人一张贺卡给你们,这是一张神奇的贺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谁玩的花样多,圣诞老爷爷就会送一样礼物给他。幼儿人手一张“贺卡”自由玩①放于胸前 ②放与头上转 ③抛接 ④夹腿跳 ⑤在上面跳上跳下……师组织幼儿将贺卡拼成草地,幼儿想象各种玩法:如爬、滚、跳、单脚跳、匍匐前进等师:圣诞老爷爷说,小朋友玩得真好,每个人都能拿到礼物,礼物在礼物车里,必须把报纸冲破才能拿到礼物,我们先来练一下。师: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去撞破它。幼儿练习“当当当,圣诞钟声敲响了,让我们快去拿礼物吧!”

3、结束部分① 幼儿看礼物② 师:外面下雪了,我们来滚一个大雪球,到外面去玩雪吧!

教学反思:

该活动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利用当时接近圣诞节的时机开展,无论从材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幼儿兴趣点方面都把握得很好,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贺卡的创意性交流方面,当孩子出现有创意的玩法,应引导其他孩子观察模仿她们提炼动作的有效性。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跳皮筋”是民间游戏之一,但是由于现在孩子们对民间游戏不太了解,没有真正的玩起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我们想通过开展民间游戏,让孩子了解民间游戏,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多种方式进行跳皮筋,通过“跳”既发展了孩子们的平衡协调能力,体验集体游戏中的乐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游戏用于孩子们的户外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跳皮筋的方法,与伙伴相互学习,发现和掌握双脚并拢跳,踩、跨、勾等多种方式。

2.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玩皮筋,探究多种玩法及跳皮筋的方式。

活动难点:

掌握跳皮筋多种方式。

活动准备:

皮筋:十米的3根、音乐《握手舞》、《Hands up》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在《握手舞》的音乐中出场并进行热身运动。

鸡妈妈:我的小鸡宝贝们,上午好,今天空气真好,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吧。看,哪里有个大格子,想不想一辆车,我们都坐在车里,准备出发咯(站在皮筋围成的方形里,放音乐)鸡妈妈:小鸡宝贝们下车咯,这就是咱们今天的新朋友,,想不想和它玩一玩?好,听要求,比一比谁的玩法多,而且不一样。

2、自由玩:幼儿自由探索皮筋的玩法。(有的拉绳子、有的在地上摆图形、有的互相套,还有的跳进去、跳进来等等)

小结:

a、鸡宝宝展示多种玩法(3—4位鸡宝宝展示,给与肯定)

b、集体展示跳着玩。(规则:一个接着一个跳,皮筋在中间,左右前进跳)

c、捉小鱼。

3、寻找它的小伙伴:长皮筋。(在路上,带领鸡宝宝练习双脚跳、单脚跳、踩跳、勾勾脚)

4、探究跳皮筋的方法

(1)集体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鸡妈妈:鸡宝宝们,刚才表现很棒,妈妈还准备了更长的皮筋,这是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是跳皮筋。请两位小朋友来撑皮筋。(a:撑绳的小朋友松紧有度;b:跳绳要一个一个轮起来。)

(2)那我们分成三队来跳皮筋,希望鸡宝宝们懂得合作,能够轮流玩起来,一会,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跳法?

(3)集体展示跳皮筋的方法。(并脚跳、跨跳、踩着跳、勾着跳等)

小结:可以并脚跳,跨过皮筋跳,勾住皮筋跳过去。

5、综合游戏:运用踩、勾、并脚跳、单脚跳的方法跳皮筋。

(1)听指令跳皮筋(指令:并脚跳、并脚跳,并脚跳完踩绳跳)。

(2)请个别幼儿试一试、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

(3)教师评价幼儿游戏比赛情况。表扬能够克服困难,掌握了鸡妈妈交的本领。

6、结束部分:总结本次活动,在《Hands up》音乐中,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民间游戏跳皮筋,是幼儿接触比较少,但很感兴趣的传统游戏,它不仅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还有丰富幼儿生活,开发智力和陶冶幼儿情操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跳皮筋的游戏简便易行、取材方便、内容丰富、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的影响,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展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避免民间游戏中单纯的玩会很枯燥,孩子们不太感兴趣,便设计了情景,让幼儿扮演小鸡,来一起做游戏,孩子们会玩得很高兴。而我认为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通过音乐乘坐皮筋小汽车来出场,进行热身运动,将皮筋便趁鼓励一辆小汽车,勾起了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老师都是在引导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去玩,引导他们想出不同的玩法,引导他们去合作游戏。在综合游戏中设计了听指令转换动作,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还对孩子们进行注意力方面训练,在转换之间增强了难度,幼儿很有成就感。游戏中设计了有难度的夹沙包跳、爬用轮胎搭成的小山坡,孩子们能够在大家的鼓励下勇敢地去尝试并且渡过难关,表现很棒。而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本次活动中也存在这不足,在活动过程中没有进行总结性的过度,个别幼儿的关注不够,在对幼儿的探究引导上还需要更细致的斟酌。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跳竹竿”是一种民间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体育游戏。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一项中,明确给出了教育建议:“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和灵活性。跳竹竿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游戏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接触很少,获得的经验也少,但跳竹竿又需要集体的经验。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习得跳竹竿的经验,了解基本动作,从而发展孩子的动作协调和灵活性。

【活动目标】

1、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在合作游戏中,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激发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3、在学习跳竹竿中,体验民间活动竹竿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观看过跳竹竿的视频、2.5米的竹竿8根,贴纸、硬质场地、鼓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难点:在合作游戏中,发展弹跳能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激发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之前在教室里我们欣赏过跳竹竿的视频,好玩吧!今天我们也来试试看。

1、他们是怎样跳竹竿的呢?(幼儿大胆表达,有的人在敲竹竿,有的人跳到里面)

2、他们的竹竿是怎么摆放的?

小结:哦,原来是两根横着平行摆在下面,两根竖着摆在上面。

二、初步练习,感知竹竿舞的基本节奏。

1、敲竹竿基本技巧学习

(1)出示指挥“鼓”

现在摆好了,还差敲竹竿的人诶!怎么敲呢?

出示鼓,猜猜看这是用来干嘛的?是的,这就是竹竿指挥鼓,就像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一样。

竹竿指挥鼓是用来指挥竹竿敲动的节奏。

敲鼓面表示竹竿打开,敲鼓边表示竹竿合拢。(图谱:鼓面——开鼓边——关)

(2)用手模拟竹竿节奏

(开合开合开开合)问:几个开合?几个开开合?(完善图谱)

(3)用竹竿敲打练习(分小组自由练习,听到连续敲鼓声表示结束练习)

教师在途中带领部分幼儿尝试进行跳竹竿。

2、跳竹竿“点收”基本步法学习

(1)配鼓点原地练习脚步节奏(点收——点收——点收——点点收)问:几个点收?几个点点收?

刚刚我们是怎么配上脚步的?请幼儿师范(完善图谱:鼓面——点鼓边——收)

(2)在静止的竹竿上练习脚步

(3)分小组跳竹竿练习

提出问题:怎样让敲竹竿和跳竹竿结合起来呢?按照指挥鼓的节奏。

怎样分工?谁做敲竹竿的人,谁做跳竹竿的人。轮流

奖励机制:共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分别是敲竹竿和跳竹竿,所有组员完成后每人可得到一个贴纸。但是有时间限制,以鼓声为信号。

三、闯关游戏,学习合作跳竹竿

1、学习“跳收”的基本步法

配鼓点,教师平地示范(跳收——跳收——跳跳收)

师:刚刚你们都得到了丝带,看来大家都是跳竹竿的高手。不要着急,还有难关在等着你们!

瞧,这个步法你们能在竹竿上跳出来吗?

那赶紧分小组试试,成功后就可以得到第二条丝带。

哇,都过关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习合作跳竹竿。

师:摆放竹竿,两横六纵。提问:刚刚你们是两组,现在变成在一组,这样摆放又怎样跳过?

(1)竹竿是静止的

(2)竹竿敲起来

敲竹竿的配合;整体的配合

3、集体表演

邀请同伴、老师参加。

小朋友们,今天玩得开心吗?竹竿舞还有很多种节奏和跳法,我们一起去收集,下一次再一起学习。

活动反思:

跳竹竿对于幼儿来说是平时不太接触、不太熟悉的活动,所以在进行集体教学前,经过看看视频、讨论让孩子们对跳竹竿有基础的了解,再利用晨间体锻分散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尝试,获得一些跳竹竿的经验,经过前期的准备活动,在导入部分就容易了很多。

在第二个环节中,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环节,从了解节奏鼓—学习节奏—“点收”基本步法学习,从集体探讨—集体尝试—小组合作,幼儿基本掌握了点收的基本步法。在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由于有部分能力稍弱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跳的方法,出现了比赛的间断,最后没有按照教案预设的轨道完成整场比赛。

可以将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调整,幼儿自由分组进行活动,可以继续练习,也可以选择比赛,或者每组推选三名幼儿来进行比赛,这样就能照顾到能力较弱的孩子,又能具有挑战性。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纸棒可以玩坐马车的游戏(幼儿四散游戏)

(2)"跳竹竿"游戏A、游戏玩法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教学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师的演示部分,讲解的还不够完整和透彻,导致在桥竹竿的时候,有的幼儿将竹竿托起,离开了地面;在讲解跳竹竿的时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请幼儿观察并说说跳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孩子们理解得不彻底,可以加入图谱的形式幼儿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个放松运动。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被电子产品绊住了脚步,已经很少有孩子会玩一些传统游戏了,我们小时候常玩的那些游戏现在已经渐渐的被人遗忘了,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损失,“跳房子”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一个传统游戏,这个游戏简单有趣,又不受环境的局限性,可以让孩子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交流活动,尝试迁移、运用各种经验对游戏的玩法大胆进行再创造,使该民间游戏的玩法得以有意义的拓展,赋予民间游戏更丰富的教育内涵。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单脚跳。

2、锻炼幼儿腿部力量,培养幼儿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沙包数个,红旗一面,布置活动场地图:

活动过程: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一幼儿进行完毕,换第二组幼儿跳,交叉进行。

2、玩法

将沙包用手投入第一格,幼儿单脚跳至沙包处,双脚夹住沙包抛上第二格,再单脚踢入,重复上面的玩法,依次完成。到门口后双脚夹沙包踢,用手接住。第二名幼儿再将沙包投入第二格,依次进行。如果哪通过的人数多为胜方。

3、组织幼儿进行活动,老师指导,让每组完成游戏的幼儿分别站在一方,违犯规则的幼儿站在另一方。进行比赛。

4、老师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评论,将红旗奖给优胜队,激发幼儿玩沙包的兴趣。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活跃,创作热情高涨,他们不断地与活动材料,同伴及老师进行着积极的有效的良好互动,活动结束时还留连忘返。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斗鸡游戏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游戏,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与难度,活动量也比较大,活动不需要任何道具,简便易行,趣味性浓,游戏性强,大班的`孩子无论在体能还是活动的灵活性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因此本游戏活动适合大班孩子进行的一个不错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也能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训练孩子的体能,提高孩子克服困难、增强毅力的良好品质,并把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发扬光大,给孩子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活动目标:

1.练习单脚跳,发展幼儿动作的平衡性以及幼儿腿部力量的发展。

2.遵守游戏规则,能按要求进行游戏,注意游戏时的安全性。

3.喜欢乡土体育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空旷操场,铃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活动:听教师铃鼓,引导幼儿分成四列纵队在原地跑、单脚跳,有效活动幼儿腿部及身体各部位。

二、基本部分

(一)听铃鼓,幼儿分组一组绕另一组抱腿单脚跳一圈。

(二)幼儿在原地抱腿单脚跳两圈后整理好队形,在跳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好身体的平衡性。

(三)幼儿站回四列纵队,每列纵队听铃鼓围绕其他三列纵队抱腿单脚跳一圈。

(四)斗鸡游戏1.听铃鼓,幼儿分四组两两相对组合练习斗鸡。

(五)集体互动游戏幼儿按男女分组,听铃鼓及老师手势跳成两个圈,以老师为中心进行吹泡泡式单脚跳,为斗鸡大王庆祝。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铃鼓单脚跳回四列纵队形式,进行腿部放松活动结束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认识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也学到了不少的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自己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在以后教学观摩活动时我也不再排斥和害怕,相信通过这样的磨砺自己才能变成一把锋利的"亮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快速接收并传递同伴发出的信号。

2、体验与同伴合作取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站成一排或者一个圆圈。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玩个拍电报的小游戏,你们是小小电报员,老师这里有一份很紧急有很重要的电报,需要马上送出去,看看哪组电报员能够最后成功送出,并且正确又快速。”

2、游戏玩法:教师小声地将电报数字号码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不能让其他的幼儿知道,然后听信号拍电报。第一个小朋友将右手在第二个小朋友左手心按老师说的数目点几下(例如电报数字是5就用手指轻轻点5下),依次往下进行。由最后一个小朋友报出电报的号码,看看哪组的电报拍的快、拍的准确。

3、游戏规则:当老师发口令后,各组幼儿按传递的指令,开始拍电报。最后一个幼儿得到电报后要举手,并把数字写在纸条上。

4、游戏可进行2至3次。

5、游戏结束,教师小结。

反思

本次活动巩固了幼儿对数的概念,而且孩子们把数字一个一个的传下去,通过敲击手掌的次数幼儿收到信息,发展了幼儿的触觉、注意力和记忆力。整个活动幼儿基本上是在比较安静的氛围下进行的。他们对游戏非常感兴趣,孩子们都是在专注的拍电报,这里面也渗透了蒙氏“安静”游戏的内容。因为大班幼儿比较好动,竞争意识强,所以在活动进行中有部分小朋友没能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我觉得这是以后工作中的重点。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跳房子"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民间游戏,该游戏玩法有趣,材料简单,不受环境、材料的限定,孩子们百玩不厌。在孩子的游戏中,我发现,该游戏中蕴涵了很多有关数、形等方面的知识。将它与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等进行有机、合理的整合,为民间游戏《跳房子》这一游戏注入整合教育的活力,让幼儿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交流活动,尝试迁移、运用各种经验对游戏的玩法大胆进行再创造,使该民间游戏的玩法得以有意义的拓展,赋予民间游戏更丰富的教育内涵。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单脚跳。

2、锻炼幼儿腿部力量,培养幼儿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沙包数个,红旗一面,布置活动场地图:

活动过程: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一幼儿进行完毕,换第二组幼儿跳,交叉进行。

2、玩法

将沙包用手投入第一格,幼儿单脚跳至沙包处,双脚夹住沙包抛上第二格,再单脚踢入,重复上面的玩法,依次完成。到门口后双脚夹沙包踢,用手接住。第二名幼儿再将沙包投入第二格,依次进行。如果哪通过的人数多为胜方。

3、组织幼儿进行活动,老师指导,让每组完成游戏的幼儿分别站在一方,违犯规则的幼儿站在另一方。进行比赛。

4、老师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评论,将红旗奖给优胜队,激发幼儿玩沙包的兴趣。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活跃,创作热情高涨,他们不断地与活动材料,同伴及老师进行着积极的有效的良好互动,活动结束时还留连忘返。

大班传统游戏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及与同伴团结合作的意识。

2、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发展平衡能力。

3、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活动准备 :自制山洞三个、沙包幼儿人手一个、平衡木四条、皮球15个、报纸15份、红色篮子8个、绿色篮子8个神秘礼物一份、幼儿的颜色标志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及操节练习。

2)快慢跑练习。(配班老师注意幼儿情况,提示幼儿衣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谁最棒》。

教师:“小朋友,我们今天来进行游戏谁最棒,在这游戏中老师会安排你们分成红绿组两组来进行一次比赛,谁最快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哪一组就能取得神秘礼物一份。”

2)教师详细介绍游戏的玩法,并请一位幼儿做示范。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听清楚老师要你们完成的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钻山洞。第二个任务:过小桥。双手平托沙包走过平衡木。

如果沙包不小心丢下了,要把沙包捡起来,重新再走。第三个任务:请小朋友两人一组,利用老师提供的报纸把皮球运到指定的篮子里。”

3)幼儿进行游戏《谁最棒》。

在活动中,三位老师要注意提醒孩子一定要把沙包和皮球运到与自己组相同颜色的篮子里,这样才能获得胜利。要注意检查孩子是否能按老师的要求来完成任务,如不达到要求,一定要重新再来一遍。

三、结束部分:

1、游戏:《敏捷的小白兔》

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灰狼,其他的小朋友来当小白兔,当音乐停下来,大灰狼要来了,小白兔要赶快跳到小圈里,每圈只能有两只白兔,如未能找到小圈的白兔,就要被大灰狼抓回家。

2、放松运动。

3、毛巾操。

瑜伽中的“OM”代表什么意思呢? (三)

优质回答什么是OM

OM是瑜伽世界的一种符号,瑜伽认为,在宇宙之初,物体频繁发出一些细小微弱的音波,传递物体本身的能量,而这些细小微弱的得音波凝聚在一起,使得能量汇聚的越来越多,相应的像生物等很多事物随之诞生,每个事物都会发出不同的音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波都能被人类听到,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整理和收集这些音波,发现所有的音波基本都来自于纯粹又古老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OM,又被称之为AUM。而当我们发出OM声音的时候,它的频率实在432赫兹的,和宇宙万物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通俗的来说,此时此刻的我们是和宇宙万物连接在一起的。

AUM

AUM是能量从脚到头顶的震动,从始至终,又无始无终,每次都是新的开始。

A—(Ah)是梵文中首个发音,是震动的肚脐以下的位置

U—(Ooh)是正中维系之音,震动的是肚脐到肩膀的位置

M—(Mmm)是梵文中最后一个发音,震动的是肩部和头顶的位置

如何进行OM唱诵

(1)放松身体,坐在瑜伽垫上,挺直腰背,以我们坐骨为根基,让身体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打开双肩、腹腔和胸腔,双手于胸前合十,闭上双眼

(2)从肚脐发出第一个音Ah,感受到肚脐以下在震动

(3)从肚脐发出第二个音Ooh,感受到腹腔、胸腔、双臂在震动

(4)从肚脐发出第三个音Mmm,感受到肩部到头部区域在震动

(5)最后发出第四个静默音

OM功效

(1)平静内心,放松身体,舒缓压力

当我们在进行OM唱诵的时候,身体里面的能量会随着每一次的发音释放出来,随之吐出的还有内心的压抑、身体的疲惫,唱诵结束的时候,我们身体会处在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

(2)降血压,有利于心脏健康

当我们开始OM唱诵的时候,随着每一次的发音,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在依次的震动,像腹轮、心轮、喉轮等等,全方位的按摩我们的七轮,起到降血压、舒缓心脏的作用,那感觉别提多舒适了。

OM唱诵作为瑜伽练习中能量爆表、舒缓人心的唱诵,当你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OM唱诵,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摘自邱源瑜伽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奥律网关于摸胸舔胸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