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位小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小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还能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都要遵守法律的规定,一旦触犯法律,都会受到相应的追究。而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它如同国家的基石,所有法律都不能违背它的原则。此外,小学生还应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他们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这些权利受到国家的特殊、优先保护。掌握这些小知识,能够让小学生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 1、小学生必知法律小知识
- 2、有关法律知识的小故事,不超过五十字。故事越多越好
- 3、你应该知道的十个法律小常识
- 4、你一定要知道的10条法律知识
- 5、小学生宪法小知识宣传单(小学法律小常识10条)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小学生必知法律小知识 (一)

最佳答案小学生必知法律小知识包括以下几点:
独自在家时的安全措施:
锁好门窗:平时一人在家时,要确保所有门、窗、防盗门、防护栏都已锁好。保管好钥匙:将钥匙放在衣服里,避免被坏人跟踪。问清来意:遇到有人敲门时,要询问其来意,对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人坚决不开门。呼救与报警:若有人强行闯入,应立即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呼救或拨打报警电话。
被人殴打后的应对措施:
联系老师或家长:尽快寻求帮助。及时治疗:确保身体健康。保留单据:妥善保管看病治疗的医院单据和诊断书。报案:详细报告出事的时间、地点和打人凶手的特征。
面对打架邀请的应对策略:
坚决拒绝:不管事件是否与自己有关,都不能参与打架。设法劝阻:通过说服对方来阻止打架的发生。及时报告:若劝阻无效,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报告。
应对抢夺钱物的方法:
挣脱逃离:在遭遇抢夺时,要尽快挣脱并逃离现场,同时呼喊求救。保护自身:以自身安全为主,不要因财物而危及生命安全。
预防被偷盗的措施:
保密家庭财产:不轻易透露家中的贵重物品、现金等信息。谨慎交友:避免与不明底细的人交往,更不能将其带到家中。保护财物:外出时,注意保护随身携带的财物,避免在人多拥挤时忽视安全。
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法律小知识,可以初步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有关法律知识的小故事,不超过五十字。故事越多越好 (二)
最佳答案一、拒绝酒驾今天是小明爸爸生日,宴请许多亲朋好友,小明爸爸主动提醒:凡需开车回去的,千万别喝酒。
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一定是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人,更是一个高素质的人。
二、遵守交通规则
小明在红灯时,不顾自身安危,旁若无人、大摇大摆地穿街而过,突然听到一陈尖锐刺耳的磨擦声想起,小明也傻在了当场。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起码的法制意识,依法守法要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行动。
三、拐卖儿童
学生小丽放学后在校门口等妈妈,一名陌生男子对她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小丽信以为真,就坐上了他的自行车。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条路!于是她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
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对来路不明的陌生人,不听信花言巧语,不轻易行动。
三、谨犯身心被侵犯
寒假,女生丽丽正独自在家中写作业,突听到有人敲门,丽丽透过防盗门,只见一位相貌端庄的年轻人站在门口。那人说,自己是她家楼上的邻居,想借笔和纸给家人留个条。丽丽见他说话很诚恳,长得也不象坏人,丽丽觉得自己应该助人为乐才是,于是她找开了门,谁料想,防盗门刚一打开,这个禽兽不如的家伙不仅伤害了丽丽,还翻出了丽丽家的钱物,然后“满载”而去。
单独在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谨犯犯罪分子入室作案。
四、高空抛物
小明在楼上随意的乱扔了一块小砖头,碰巧砸到了路过的小红,触目惊心的是小红从此成了植物人。
随意一扔毁了两个家庭,小明也受社会谴责,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
五、噪声扰民
凌晨 1 点钟,小区有居民为乔迁新居,听信算命先生指示的时辰而放起烟花大肆庆祝,把大家都吵醒了,报警后,大家不依不饶,非那户人家道歉。
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六、沉迷网吧
16岁的小明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明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小明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小明不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还影响了以后的学习。
七、优等生入户抢劫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明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时时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暑假期间,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小刚找到小明,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孝顺的小刚动摇了,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小红身上,结果抢劫未成,被群众当场制服。
我国刑法规定,凡年满14周岁,犯抢劫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你应该知道的十个法律小常识 (三)
最佳答案你应该知道的十个法律小常识 一、未成年犯罪不负全责
解释:未成年人因其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其所犯罪行的性质和后果往往缺乏充分的认知。因此,在法律上,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二、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
解释: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这一自由并非绝对。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传播虚假信息。 三、签订合同需谨慎
解释:在签订合同时,双方需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合同一旦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违约方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盗窃、侵占他人财物属违法行为
解释:无论是盗窃还是侵占他人财物,都是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行为,依法应当受到处罚。 五、驾驶机动车辆需遵守交通规则
解释:驾驶机动车辆上道路行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如闯红灯、超速行驶等,都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文件
解释: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者在签订合同前应了解其内容,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七、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解释: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在内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依法受到保护。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八、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解释: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传播信息同样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等。 九、犯罪嫌疑人有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
解释:无论身份地位,犯罪嫌疑人都享有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包括接受证据调查、辩护等。 十、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公民提供帮助的一种制度
解释:对于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律师费用的公民,或者涉及特定领域的案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为其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就是你应该知道的十个法律小常识。了解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你一定要知道的10条法律知识 (四)
最佳答案生活中的10条法律小知识
1. 小孩横穿马路致人损害,谁赔?
《民法典》第118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2. 什么是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继承的一种基本方式,指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其遗产或遗嘱无效时,全体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3. 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抚恤金是社保部门给予死者直系亲属的财产,不是遗产,属于死者的近亲属共有,但可以参照遗产分割原则进行处理。生活补助费是在死者死亡后,由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用,用以优抚救济死者家属中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一般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4. 如何从法律上判断民间借贷约定利率是否合法?
民间借贷属于高风险事件,法律规定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为限。2020年8月20日,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高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5. 改嫁媳妇赡养公婆是否可继承房产?
《民法典》第1129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6. 帮骗子隐藏财物有罪吗?
《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见,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论处。
7. 调戏女青年只是寻开心的小事吗?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有期徒刑。
8. 兄弟姐妹有无相互抚养的责任?
我国民法典明文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9. “罚者不打,打者不罚”的论调有法律根据吗?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两种承担方式,一般民事责任以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为原则;而刑事上对犯罪分子的就不仅是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的问题,同时还应该给予最严厉的惩罚。“罚者不打,打者不罚”是犯罪分子毫无根据的狡辩。
10. 和现役军人结婚须更自律?
我国法律对军婚给予特殊保护,刑法第259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军人职业和使命的特殊性,决定其婚姻家庭关系不同于普通家庭。现役军人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庭,艰苦奋斗。对军人婚姻家庭的破坏,严重伤害军人及其亲属的感情,影响军人安心服役,进而影响部队稳定和战斗力。
小学生宪法小知识宣传单(小学法律小常识10条) (五)
最佳答案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必须服从宪法。
2.我国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它们应相互合作、相互监督。
3.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4.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国家给予特殊、优先保护。
5.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这一权利。
6.窃盗罪是指未得到主人同意而擅自取走他人财物。
7.恐吓取财罪是指用恐吓、威胁、暴力等手段向他人索要财物。
8.强盗罪是指用武器或其他危险物品威胁他人,强行夺取财物。
9.伤害罪是指因打架造成他人身体或健康上的伤害。
10.施打、吸用毒品是违法行为,影响身体健康。
11.赌博罪是指在学校玩耍时用金钱或物品作为赌注进行赌博。
12.毁坏公共设施罪是指在学校或公共场合破坏、毁损或丢弃公物。
13.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
15.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车。
16.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应免费或优惠开放给未成年人。
17.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18.学校应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19.学生乘车时应注意安全,如头部、手不要伸出车窗外,上、下车不要拥挤等。
20.学生行走时应注意安全,如靠右侧靠边行走,不要在公路上追跑、玩游戏等。
相信关于法律小知识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奥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