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假冒商标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2024年,假冒商标罪的立案标准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具体而言,对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商标管理法律、法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若违法所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如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且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或者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且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等,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立案追诉。

2024年假冒商标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

2024年假冒商标立案标准是什么?

假冒商标立案标准是:确实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的;利用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数量在二万件(套)的有关机予以立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并且两次被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处罚的,将会移交至有关部门进行立案处理。 一、假冒商标立案标准是什么

假冒商标立案标准是:

(1)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在二万件(套)的,可以予以立案;

(2)冒他人注册商标,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假冒商标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假冒注册商标,按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量刑标准

(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的;

2、假冒两种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的;

2、假冒两种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的;

3、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三)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四)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五)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相关规定处罚。

假冒商标是一种严重违反企业经营规则的一种行为,是对法律的蔑视,也是对其他商标所有权人的一种极大不尊重。如果案件的情况严重,并且带来的后果恶劣的,不仅会面临罚款,还将会面临一定年限的刑罚。多次作案的将会从重处罚。

销售假冒商标5万元刑事责任 (二)

销售假冒商标商品,若涉及的金额超过5万元,将可能构成刑事责任。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刑事定性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处理。

一、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定义

销售假冒商标商品是指商家或个人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即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使用近似商标导致混淆的行为。

二、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中,“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是指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

三、刑事责任的认定与处罚

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刑事责任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销售金额、销售方式、销售数量、销售对象等。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涉案人员进行量刑。

对于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处罚,除了刑事处罚外,还可能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民事赔偿主要是赔偿因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行政处罚则可能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综上所述:销售假冒商标商品若涉及金额超过5万元,将可能构成刑事责任。商家和个人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销售假冒商标商品,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规定: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跟老板打工做假冒商标有罪吗 (三)

一、跟老板打工做假冒商标有罪吗

1、跟老板打工做假冒商标是否有罪,需要视情况而定:

(1)如果工人对制造假冒商标不知情可以免于处罚,不定罪;

(2)如果制造假酒的工人知情并参与制造假冒商标可以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假冒注册商标怎样举报

假冒注册商标举报方式如下:

1、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侵权案件时,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假冒商标罪一般判多久能缓刑吗? (四)

一般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就可以判缓刑,缓刑就是属于暂缓执行,只有犯罪的情节较轻,而且认错的态度比较良好,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缓刑,缓刑之后就可以不用再执行原来的刑期。 一、假冒商标罪一般判多久能缓刑吗

如果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就可以申请缓刑;

《刑法》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1)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2)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3)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4)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三、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区别是什么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属于知识产权犯罪类中性质最为接近的犯罪。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故意犯罪,都有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主体均为一般主体;均侵犯了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区别是:

(1)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假冒注册商标罪却表现为行为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已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犯罪对象不同。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犯罪对象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即这一犯罪对象本身是前一犯罪行为已经制造的犯罪结果;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

(3)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销售,即流通领域内的买进卖出,至于如何生产这类假冒商标的商品在所不问;假冒注册商标罪核心在于假冒,即生产和制造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的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行为人既假冒他人注册的商标,又销售这些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获取非法利益。这种情形属于吸收犯形态。对于这种情况,应依照主行为吸收从行为的原则处理,即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吸收销售这些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处罚。

(4)定罪情节不同。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销售金额是否数额较大作为罪与非罪的界限;而假冒注册商标罪则以情节是否严重作为罪与非罪的界限。

假冒商标的行为是会让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一般只要构成犯罪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但如果犯罪的情节较轻,而且也被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那么就可以申请缓刑,所以,在犯了错之后一定要积极的承认错误,并承担所有的赔偿,这是可以获得原谅的。

假冒商标不构成犯罪的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五)

假冒商标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处罚标准是,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假冒的注册商标及相关商品,假冒商标的违法经营额在5万元的,处5倍以下罚款,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罚款标准是25万元以下。 一、假冒商标不构成犯罪的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六十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判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三、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可见,假冒商标不构成犯罪也不代表不承担法律责任,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侵权方进行行政处罚之后,被侵权方仍然可以追究侵权般的民事赔偿责任,不过,商标侵权的赔偿标准不是法定的。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奥律网希望2024年假冒商标立案标准是什么?,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