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恶意欠薪罪的规定包括什么
- 2、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 3、恶意欠薪罪判多少年?
- 4、恶意欠薪应当入罪的情形有哪些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恶意欠薪罪的规定包括什么 (一)

优质回答恶意欠薪罪,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基本定义:
恶意欠薪罪主要针对未按约定或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的行为。
行政责任: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需补足差额。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需按应付金额的50%至100%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刑事责任:
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且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执行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或严重损害劳动者利益等,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罪:
单位构成恶意欠薪罪的,除对单位处以罚金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按前款规定处罚。
减轻或免除处罚条件:
在提起公诉前,若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则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犯罪主体:
恶意欠薪罪可由个人或单位构成,对单位进行处罚时,采用双罚制,即对单位与直接责任人员分别进行处罚。
这些规定旨在打击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二)
优质回答恶意欠薪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数额较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达到如下条件之一的,属于“数额较大”:
(1)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的;
(2)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的。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构成要件的行为内容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主要包括两种行为类型:一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二为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以下情形的,应当认定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
1、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
2、逃跑、逃匿;
3、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材料;
4、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认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同样也需要满足行为人有能力支付劳动报酬的前提。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报酬,既包括不支付劳动者的全部报酬,也包括不支付劳动者的部分报酬,根据《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励、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需要支付的工资等。成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要满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条件,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犯罪主体要件
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既包括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也包括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与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3、犯罪客体要件
本罪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 1)实施了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2)数额较大。构成“数额较大”,应予追诉。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
【破坏生产经营罪】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恶意欠薪罪判多少年? (三)
优质回答恶意欠薪罪的刑期与欠薪数额及后果紧密相关,具体如下:
一般情况:
若欠薪数额较大,且在政府部门要求支付后仍拒不支付,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同时可能附加或单独处以罚金。
严重后果:
若恶意欠薪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则刑期将延长至三年七年以下,并同样处以罚金。
单位犯罪:
若单位存在恶意欠薪行为,将对单位处以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个人犯罪的刑期和罚金规定进行处罚。
减轻或免除处罚:
在提起公诉前,若恶意欠薪者支付了劳动者的报酬并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可获得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刑期和罚金数额还需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
恶意欠薪应当入罪的情形有哪些 (四)
优质回答恶意欠薪应当入罪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故意转移财产:为了逃避支付劳动报酬,雇主故意转移自己的财产,使得劳动者无法获得应得的报酬。
逃匿:雇主逃跑或藏匿,以避免面对劳动者的讨薪要求,不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
恶意清偿债务、虚构债务或破产:雇主通过恶意清偿其他债务、虚构债务或宣布破产等方式,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报酬。
篡改或销毁账目、员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等:为了掩盖欠薪事实,雇主篡改或销毁与劳动报酬相关的账目、员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等重要资料。
其他恶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手段:除了上述具体情形外,还包括其他任何以恶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为目的的行为。
这些行为在数额较大,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要求支付后仍不履行的,将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恶意欠薪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奥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