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袭警罪,是近年来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新增罪名。为了更有效地保障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职务时的权威与安全,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明确了袭警罪这一罪名,并随后在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法律变革,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袭警行为严惩的决心,也为人民警察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后盾,使其在执行职务时能够更加安心、更有底气地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公民安全。

刑法中的袭警罪什么时候出来的? (一)

刑法中的袭警罪什么时候出来的?

贡献者回答《刑法》中的袭警罪是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只要暴力袭击正在执法的人民警察,那么就可以按此罪来进行处罚,构成犯罪就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严重者就会处三年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一、《刑法》中的袭警罪什么时候出来的?

袭警罪是从2021年3月1日出来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四款【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袭警罪是指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严重危害行为。

本罪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刑法修正的新罪名自2021年3月1日起即将施行,袭警罪正式实施。

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根据《刑法》规定,如果“袭警”行为,符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条件,也不能作为犯罪处理。例如,对于警察执法不规范现象,或者认为警察执法不公时,有人当面或者现场提出批评意见,因而可能与执法人员发生争辩,这种争辩哪怕到了比较激烈的程度,也不能随便以袭警罪追究。譬如,因对警察执法进行拍照,被没收了手机因一时情绪激动,导致双方发生拉扯,对执行职务的警察实施了比较轻微的暴力抗拒行为,若当场及时认错的,一般不可以袭警罪论处。

二、袭警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警察正常的执法管理活动。侵害的对象,是依法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

2、客体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为。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2、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在执行相关职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警察及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3、主体要件

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正依法执行职务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使其不能或严重影响不能执行职务。

综合上面所说的,袭警的行为严重的扰乱了人民警察正常的执行管理,这是严重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条款,只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事人必定就需要承担刑事的责任,此犯罪的行为也在2021年3月1日正式的纳入到我国的《刑法》中,只要犯罪必定就需要承担处罚。

袭警罪正式施行26天,多地公布涉袭警案例,袭警会被如何处罚? (二)

贡献者回答以往我们看新闻的时候,会看到有很多警察在抓捕罪犯或者是在交警在处理违规违章的时候,通常会发生一些当事人袭击警察的事件发生,这些涉及袭击警察 的当事人会被以妨碍公务罪逮捕,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伤害了执法过程中的人民警察,法律考虑的是事,而不是处理事情的人。以往,中国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律规定的,当袭击警察时,涉事人要受到一个什么的处罚,更没有一个特别的罪名去规范这些人的一些行为。但在2021年3月1日,中国的袭警罪正式公布实施,这也给警察在处理相关案件的时候,有一个很明确的量刑标准。那让我们看一看,袭警罪到底会被如何处罚?

袭警罪的处罚之所以这一罪名会被确立,也是因为这几年社会中发生的袭警事件越来越多,事件越来越令人心惊。新闻中或者网站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暴力抵抗、非法诽谤警察等行为,以往的法律中,对这一行为并未作明确的处罚,那袭警罪公布后,袭警的当事人会被如何判刑呢?据我所知,袭警严重的话,最高可以判处的年限是七年的有期徒刑,这一个罪名也是非常严重的了。

各界的反应袭警罪刚出来的时候遭到了很多网友的非议,有人认为警察本来就是一个公职的职业,主要职责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目前还增加一条袭警罪,给警察以特殊的保护,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便利。有网友更会担心会出现一些警察,因为权力使用不当而出现滥用职权的现象。当然,针对这些说法,支持派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目前袭警罪在中国范围内实施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后续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会一直关注着,希望工作人员在使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要滥用职权。

我们期望警察的人生安全能得到保护的同时,更加希望不要出现暴力执法的现象。

酒后袭警罪一般判刑多久 (三)

贡献者回答酒后袭警,涉嫌袭警罪,根据刑法第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其中将《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修改为:“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不仅标示着“袭警罪”的单独设立,部分严重、恶劣情节还提升了量刑档次,这些举措凸显了暴力袭警行为特殊的社会危害性,意味着袭警的嫌疑人面临着更高的犯罪成本,是社会法治进步的重要表现。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山东临沂,一名男子持刀袭警被捕,警方有无受伤?发生争执的原因是什么? (四)

贡献者回答2021年3月29日下午,村民葛某多次拨打市、县两级110报警电话,扬言要行凶杀人。民警向葛某表明身份并依法对其实施传唤时,葛某突然恼羞成怒拒不配合,民警靠前准备实施强制传唤,突然,葛某用左手瞬间从餐桌筷笼里抽出一把长达20厘米的水果刀,挥动手臂就对民警刺来。

民警迅速躲闪,并一把抓住葛某握刀的手腕,让葛某失去了反抗能力,这时大家齐心协力将葛某强行控制,将满身酒气的葛某带回派出所。

经查,葛某与他人存在经济纠纷,为泄私愤,中午饮酒后多次拨打市、县两级110报警电话,扬言要行凶杀人。

在这起案件中,葛某犯了两种罪,那就是寻衅滋事罪、袭警罪。

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刑法中规定的寻衅滋事罪一般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袭警罪特指袭击警察的罪名,一般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则不以独立罪名模式存在,袭击警察行为多以"妨害公务罪"论。在华人地区里,香港承袭英国法律传统,所以一直有袭警罪。

"袭警罪"大致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普通法国家,采取独立罪名方式,有独立法例制裁相关行为。第二种为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强调制裁普遍行为,故以非独立罪名模式;法国、德国及意大利,把袭警行为规定为妨害公务罪的一种,有不同程度的量刑。

日本则把袭警罪分为两部分,情节较轻则依照"妨害公务罪"论,处罚较轻,而造成重伤或死亡,则作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有了"袭警罪",警察在履行职务时的安全保障,将会得到加强。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奥律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2021袭警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