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拘留要走什么流程 (一)

酒驾拘留要走什么流程

贡献者回答酒驾之后被拘留的流程是这样的:

1、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2、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3、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4、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拘留的条件

1、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总的来说,法律上对于酒驾行政拘留的程序并没有相关的详细措施,都是按照一般的行政案件程序来进行的,在通过酒精检测器以及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检测后基本就可以按照法律的条例对当事人采取措施。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派出所拘留人需要哪些手续 (二)

贡献者回答派出所拘留人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手续。这包括确保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拘留决定,遵循法律程序进行告知和通知,以及确保被拘留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一、拘留的基本条件

1、必须有足够证据:派出所必须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某人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提下,才能对其采取拘留措施。这些证据应该足以使有合理理由相信被拘留者犯有罪行。

2、符合法律规定:拘留措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拘留都是不合法的。

二、拘留的程序

1、出示证件和拘留通知书:派出所工作人员在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并向被拘留者宣读拘留通知书,告知其被拘留的原因、拘留地点、拘留期限以及其享有的合法权益等。

2、进行身体检查:在拘留前,派出所应对被拘留者进行身体检查,记录其身体状况,以防止在拘留期间发生意外。

3、通知家属或其他人:派出所应及时通知被拘留者的家属或其他联系人,告知被拘留者的姓名、拘留地点、拘留的原因、拘留期限以及家属或其他联系人的权利和拘留者的基本情况等信息。

三、拘留的期限

拘留期限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37日。在拘留期间,派出所应对被拘留者进行讯问,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情况决定是否将被拘留者移送审查起诉或释放。

综上所述:派出所拘留人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手续,确保拘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保障被拘留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规定:

“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八十五条规定: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行政拘留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行政拘留的条件和程序如下: 一、行政拘留的条件

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一种处罚方式。其适用条件主要包括: 1.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2. 行为人具有责任年龄及责任能力; 3. 案件事实清晰,证据确凿。

二、行政拘留的程序 1. 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询问查证。

2.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被处罚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等。 3. 符合行政拘留条件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字确认。拒不签字的,公安机关将进行强制拘留。拘留的执行机关为当地公安机关或受委托的治安拘留所。同时会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单位,以便家属协助处理后续事宜。

4. 执行拘留时,必须遵守法定的时间限制和程序规定,确保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享有必要的待遇和权利保障。拘留结束后,会出具解除拘留通知书。 即为行政拘留的条件和程序的基本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会严格依法执行,确保行政处罚的公正、公平和合法。行政拘留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拘留的程序以及条件 (四)

贡献者回答拘留的程序:

1、调查进行行政拘留的事实和理由;

2、案件调查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

3、按规定执行该拘留决定,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一、行政拘留作为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的紧急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临时强制措施,在适用时必须遵守下列法律程序:

1.公安机关在执行拘留时,必须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拘留证是公安机关执行拘留的凭证。拘留证应当写明被拘留人的姓名、案由等,并盖有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印章。对抗拒拘留的人,执行拘留的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戒具。

2.公安机关拘留人以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3.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4.根据规定,行政拘留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常见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5.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被处50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二)在偏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实困难,被处罚人提出的;

(三)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事后不当场收缴难以执行的。

三、刑事拘留程序如下。

1、公安机关或检察院做出刑事拘留的决定:对需要拘留的,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签发拘留证,提请公安机关执行;

2、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拘留:出示拘留证,被拘留人须签名盖指印,抗拒拘留可使用戒具;

3、刑事拘留的期限:一般案件拘留期限是14天,多次、结伙、流窜作案的重大嫌疑人拘留上限是37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六条

有两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拘留的程序以及条件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