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毒多久发作:深入解析中毒发作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投毒多久发作:深入解析中毒发作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250字导语:

投毒事件在社会中时有发生,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其中,“投毒多久发作”这一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中毒的发作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毒物种类、摄入方式、个体差异等。了解这些因素对于及时识别中毒症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解析中毒发作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公众对投毒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中毒发作时间的分类

1.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一般指24小时内)吸入较大量毒物后迅速发作的病变。这种情况下,中毒症状往往突然出现,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急性中毒的发作时间通常很短,有的甚至在接触毒物后立即出现症状,如刺激性气体中毒。

2. 亚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的发作时间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一般在接触毒物后1至60天(或90天)内出现症状。由于亚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措施等与急性中毒相似,因此常被归入急性中毒的范畴。

3. 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接触低剂量毒物后逐渐出现的病变。其发作时间通常较长,可能在接触毒物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症状。慢性中毒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但长期积累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

二、影响中毒发作时间的因素

1. 毒物种类

不同毒物的潜伏期各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毒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强度以及作用机制。例如,有机磷农药的潜伏期通常在12小时至24小时之间,而华法林作为慢性中毒的毒物,其潜伏期可长达2至5天。了解毒物的种类有助于预测中毒的发作时间,从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摄入方式

毒物的摄入方式也是影响中毒发作时间的重要因素。吸入式中毒通常发作较快,因为毒物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而口服式中毒的发作时间则可能因胃肠道的吸收而异。此外,皮肤接触式中毒的发作时间也取决于毒物的渗透性和皮肤状态。

3. 个体差异

投毒多久发作的相关问答

  • 1、帝银事件完整版
  • 2、郑春阶被铊毒的经过和历史背景介绍
  • 3、狗狗吃老鼠药 多久发作
  • 帝银事件完整版 (一)

    申明一点:这篇文章相当血腥恐怖,心理素质不好的千万不要看,别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日本历史上最离奇的帝银事件迷案:老头下毒杀死12人抢走银行巨款

    1948年帝银事件发生,日本帝国银行被抢劫,12人离奇死亡。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奇怪的杀人案件,也是一起顶级高智商犯罪。凶手究竟有没有被捉住,至今也不能肯定。听萨沙说一说吧。

    1948年1月26日下午3点多,日本东京都丰岛区帝国银行椎名町支店,正准备关门。

    战争结束2年多,日本市面上还很萧条。在美国援助下,日本好不容易脱离了1946年饿死人的可怕时期,经济仍然混乱。

    黑市的米价,比配给米价高出7倍。可见,日本的物资还是奇缺,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也很困难。

    这一时期,日本的失业率非常高。1948年虽没有1945年的上千万人失业,也保持着大量复原就失业的军人团体。这些男人被迫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往往要忍受老板的各种刁难和谩骂。

    家庭主妇被迫走出去工作,光靠男人根本活不下去。一些年轻女孩甚至做起了接待美军的皮肉生意,单纯做服务员连吃饭都困难。

    大家都没有钱,银行的生意并不好。

    当这个50岁左右男人推门进来的时候,副行长吉田武次郎挺奇怪的:怎么这么迟还有人存钱?

    吉田武次郎44岁,在银行已经工作了10多年。

    根据日本的传统,一旦进入大企业工作,基本就会干到退休。吉田武次郎对于工作是很认真的,缺点是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按部就班的事情。

    所以,他44岁还是副行长。

    工作不怎么样,吉田武次郎的身体却挺好。

    他是一个长跑爱好者。除了阴雨天以外,他每天都要去跑步锻炼,平时基本不生病。

    银行共有20人,当天包括行长在内的7个人没有来,有的是生病,有的是有事。

    市面上不景气,银行的工作也不多,剩余的13个人就足以维持业务了。

    快到下班时间,47岁银行杂工滝沢辰雄的妻子,带着19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赶来,准备和丈夫一同回家。

    这样一来,银行只有1个顾客,却有16个员工和家属。

    吉田武次郎客气的询问顾客“您有什么事情?”

    这个顾客穿着整齐西装和长款风衣,头发略有花白,脸上有两处老人斑。

    很让人瞩目的是,他带着“东京都防疫班”红袖章。

    顾客非常有礼貌的向吉田武次郎鞠躬,递上自己的名片。

    吉田武次郎接过名片,上面写着“厚生省厚生部**医学博士”:我要见行长。

    日本的厚生省,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民政部。

    吉田武次郎很奇怪:对不起,先生,行长因为腹疼今天没有上班,这里由我负责。您有什么事?

    博士:打扰了,非常抱歉吗,我是为了公事而来的。政府最近发现,附近有4个居民感染了传染性非常强的痢疾。目前这4个人已经被紧急隔离,其中1人说今天曾经来过贵银行。这种痢疾是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很容易致死。我们接到驻日盟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来这里分发预防痢疾的专门药物,稍后消毒组也会赶来消毒。

    吉田武次郎顿时吓了一跳:这么严重啊?会有危险吗?

    博士:只要吃药就没有危险。今天在银行内的所有职员,都必须吃预防药。

    吉田武次郎:那顾客怎么办?

    博士:顾客人数太多,稍后再说吧。银行里面似乎还有孩子,请全部吃药。这种药,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吉田武次郎有些慌张,向职员们说了这件事。

    自然,一些银行职员有些怀疑。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预防痢疾的药物,只有治疗痢疾的药物,也就是抗生素。

    然而,谁会用这种事情开玩笑呢?这个博士衣着体面,文质彬彬,一看就是很有身份的人,怎么可能跑到银行来胡闹呢?

    于是,银行职员和家属一共16人站成一排,准备吃药了。

    博士拿出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取出一大一小两个药瓶和一个滴管。

    博士解释:这种药要分为2次服用。第一种先吃,第二种要1分钟后再吃。第一种药物吃下去以后会有一股怪味,可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奇怪。另外,药物会对牙齿有一定的破坏,大家要直接将药水吞入喉咙,不要含在嘴中。

    博士亲自表演,先从第一个药瓶中,用滴管取出大约5cc的药水,滴入自己的一个杯子中,一口气喝掉。

    相隔一分钟以后,他又同同样方法,喝了另一杯药水。

    银行已经临时关门,14个职员和2个家属,都被分发了2小杯药水。

    这16个人先后喝下了第一杯,开始等待一分钟。

    在等待的时候,一些职员就感觉有些不舒服。

    吉田武次郎后来回忆:感觉喉咙像着火一样,心脏也突然跳动的厉害。

    22岁的职员村田正子回忆:就像从不喝酒的人,突然喝了一大杯烈性威士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吉田武次郎立即询问是怎么回事,博士解释:正常的药物反应,过一会就好了。

    随后,他们16人又喝下了第二杯药水。

    职员村田正子喝下第二杯药水以后,觉得嘴里面有股类似于苦杏仁的味道,就大声提出“想去厨房漱漱口”。

    博士似乎很不高兴,也没有反对。

    吉田武次郎也觉得不舒服,跟在村田的后面。

    村田正子走向厨房,很快觉得意识模糊起来,人像是喝醉了一样,手脚发软。

    突然,他听到后面砰的一声响。村田回头一看,是副行长吉田武次郎倒在地上,额头跌破了,鲜血留下来。

    村田正子本能的觉得情况不对,可惜已经迟了。

    他的头部巨疼,浑身像要爆炸一样,根本发不出声音来。

    万幸的是,村田非常健壮。他是一个业余篮球高手,还曾加过东京的多个比赛。

    强健年轻的身体,让他扶着墙,沿着走廊向侧面小门走了十几步,随后不知不觉的倒在地上。人类都是有本能的求生欲,村田正子用最后的力气,坚持爬行了七八米,爬到了大街上。

    正巧有两个女中学生路过,看到村田正子的样子就尖叫起来。

    村田正子已经看不清人了,只是喃喃地说“救我!救我!”。

    这两个女学生毕竟也是经历过二战大轰炸的,也没有被吓得不知所措。她们立即跑到不远的派出所报警,警察立即赶到。

    现场是非常恐怖的,16个人横七竖八躺在银行里,其中11人包括那个8岁的小男孩,都已经没有呼吸。

    死者无一不是面目扭曲,显然死前有过很大的痛苦。

    只有5个最强壮的男人,还有一些呼吸。

    警察立即在街上拦车,将他们紧急送到医院。

    路上又有1人死去,最终只有4人被送到圣玛丽医院。

    有意思的是,圣玛丽医院的抢救非常及时。

    日本投降的时候,不少日本军人和平民选择服用氰化物自杀。圣玛丽医院收治了很多这样的自杀者,有丰富的经验。

    主治医生闻了闻4个人嘴里的苦杏仁气味,立即判断是氰化物中毒。

    他们迅速采用有效的方法抢救,12小时后4个人先后脱离危险,包括吉田武次郎和村田正子。

    自然,他们虽然没死,脑部和心脏都有受损,终身被这些疾病困扰。

    死者名单如下:

    竹内舍次郎 49岁

    渡辺义康 44岁

    西村英彦 39岁

    白井正一 29岁

    秋山雅子23岁

    内田琇子 23岁

    沢田芳夫 22岁

    加藤照子 16岁

    滝沢辰雄 47岁

    滝沢りゅう 49岁

    滝沢隆子19岁

    滝沢吉弘 8岁。

    这是非常严重的案件,警方立即封锁现场。

    银行员工不是死了,就是在抢救,2天后警方才查清楚丢失的东西:共有16万3410日元现金和1张1万7450日元的支票被拿走。这是很大一笔数额,相当于今天七八十万人民币。

    警方紧急在全国银行调查支票,还是迟了一步。

    案发后第二天下午14点30分,一个化名为后藤丰治的家伙,在安田银行(现富士银行)板桥分行,将支票取走。

    这人留下的地址是板桥3-3661,然而并没有这样的地址,人名也是假的。

    根据安田银行代理分行行长的回忆,兑换支票的人是小个子,身高大约1米60左右,带着黑框眼镜,年龄大概50岁。

    这个男人举止一点也不惊慌,说话很有礼貌,行长并没有任何怀疑。

    根据行长的描述,警方画出了模拟画像。

    这个画像交给幸存的4个人辨认,证明就是给他们服药的那个中年人。

    至于服用的药物,很快也鉴定出来了。

    根据东京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的联合解剖,确认了受害者均死于氰化物中毒,就是第一次服用的药水。

    而第二次服用的药水,其实就是水。

    这个案件,让日本警方震惊了。

    案件发生的次日1月27日,东京都警察厅迅速成立了专案小组,由刑事部部长藤田次郎担任组长。藤田次郎却感到极为头疼,认为凶手是个非常难对付的家伙。

    为什么呢?

    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银行劫案,基本都是至少三四个歹徒,舞刀弄枪的明抢。

    从没听说过,区区一个人通过下毒抢银行!

    更况且,想要下毒抢银行获得成功,难度是非常大的。

    当时东京的警方首席验尸官,认为这个凶手的水平非常高,全日本都罕见。

    氰化物确实可以杀死人,但投毒的剂量非常关键。

    如果剂量较小,发作的时间就很慢,往往超过15分钟甚至30分钟。此时就算毒性发作,人也未必会死,一些人可以支持30分钟到1个小时,足够进行抢救了。

    由于发作的时间长,有些人很快会有反应,有些人则慢一些。

    显然,只要有人先出现反应,银行职员就会醒悟,毕竟他们不是笨蛋。这样一来,凶手只能逃走,抢劫自然就失败了。

    不过,如果剂量较大,也是不行的。

    想要用氰化物快速杀死一个人,必须是大剂量。可是大剂量究竟多大,也是非常讲究的。

    如果剂量很大,就会导致服毒者迅速出现心脏骤停而死亡,甚至少于一分钟,致死就像闪电一样。

    更重要的是,成年人和儿童发作的时间会不同,健壮者和体弱者也不同。

    那么,如果凶手直接使用大剂量的毒药,那么职员8岁的儿子因身体弱,发作的时间可能非常迅速,甚至不到成年人的一半。

    而银行里面有16个人,是陆续服药。

    那么,后面人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服药,前面的体弱者或者是儿童就已经毒发倒地了。

    剩下的人就算再蠢,也停止服药将这个凶手抓住,抢劫还是会失败。

    所以,凶手必须保证剂量适中。

    也就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人,服药以后必须坚持约2分钟时间再发作(职员们服下第二瓶的水后1分钟),保证所有人都把药吃下去。

    一旦发作,还需要保证在一二分钟内将人放倒在地。

    如果这个时间超过一二分钟,中毒者就有可能会发现不对,挣扎跑到街上呼救。

    地处闹市的银行并不大,从内部走到街上也就需要1分钟而已。

    如果不是业余运动员村田正子,生命力特别顽抗,竟然拼死爬到了大街上。

    此时银行已经临时关门,等到被外面发现出事,这16个人肯定全部被毒死,不会有人幸存。

    这样一来,凶手不但可以从容抢劫,还顺利的杀人灭口,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所以,这个凶手手法高超,还对于氰化物的计算非常精准,甚至精确到分钟。

    东京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的专家们表示,连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他们虽然是对毒物颇有研究的医生,却只是研究如何去救人,不可能研究如何杀人。

    不要说全日本,就算全世界医生,也没有这个本事。

    这个凶手下毒的水平极高,超越了整个日本医学界。

    而且,这个下毒的家伙,做事有条不紊,非常有计划。

    吉田回忆,凶手递给的名片,他顺手放在桌子上。警察在现场却没有找到名片,应该是被凶手取走了。

    在杀死了十多人后,他仍然不忘记一张名片(肯定也是假名片),说明此人很沉稳、做事细致。

    另外,根据现场痕迹分析,在职员纷纷倒下以后,凶手在现场逗留了十五分钟左右。

    他拿走了出纳员桌上的18万日元,却并没有进入银行柜台里面,拿走行长桌上的41万日元现金以及保险柜里面的35万现金。

    即便凶手不知道保险柜是否上锁,为什么不进去拿走行长桌上的41万现金呢?

    对于这点,警方百思不得其解。

    警察深入调查后,惊讶发现案件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案发之前仅仅1周,竟然有过类似的案件。

    1948年1月19日,三菱银行中井分行快要关门的时候,也来了一个中年男人。

    他递上了“厚生省技官医学博士兼东京都防疫课山口二郎”名片,随后宣称刚刚有一位患有传染性痢疾的病人来存钱,职员们需要服用药物消毒。

    三菱银行的小川行长,在战时做过宪兵。他对这个人的说法有些怀疑,就开始盘问他。

    中年男人说病人是60多岁的老头子,然而三菱银行全天只接待过3位老人,全部都是老太太。

    小川行长觉得有问题,就说要打电话去厚生省确认一下。中年男人顿时发了脾气,指责小川胡乱猜测,延误防疫。

    随后,这个人在地上撒了一些透明的药水(应该就是水),就找借口离开了。

    小川行长认为此人可能是搞错了银行,毕竟三菱银行在东京有很多支行。他没有在意,只是向上级简单的汇报了一下。

    帝国银行出了事以后,小川行长才知道情况不对,紧急将名片交给警方。

    可惜,山口二郎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张假名片。

    而小川行长对于中年男人外形的描述,同帝银事件的凶手几乎一样,看来就是一个人。

    这边安田银行荏原分行也报案,在3个月前他们银行也有类似的事情。

    1947年10月14日下午3点左右,有个中年男人来到银行,同样递上“厚生技官医学博士 松井蔚”的名片,用同一个套路骗职员们服下两种药物。

    行长渡边忠吾比较精明,立即派1个职员去附近的派出所了解情况。

    派出所回答当地根本就没有类似疫情,随后派了警员饭田来银行,询问这个“松井蔚”医生是不是来恶作剧。

    被警员饭田堵在银行以后,“松井蔚”并不慌张。他反而大声呵斥饭田糊涂,还说厚生省马上就会派吉普车(消毒组)来消毒,如果贻误防疫都要由警员负责。

    这种情况下,警察和银行职员们都被唬住了。毕竟,不太可能有人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同帝银事件受害者一样,他们纷纷服下两种药物。不过,警员饭田并没有服药,他没有和所谓的病人接触过!

    也许就是这一点救了大家,“松井蔚”只是给职员喝了两瓶没有毒性的水。

    随后,他借口查询“消毒组”怎么还不来,消失在人群中。

    银行职员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吉普车。

    他们打电话去厚生省辗转询问,后者回答根本没有这种事。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银行认为此人是故意来捣乱取乐的无聊者,也没有当回事。

    帝国银行事件后,安田银行急忙将名片上交。

    不过,渡边行长和饭田警员对于凶手的外形描述,同帝银事件有些区别。

    前两个事件的凶手,脸上都有明显的2块老人斑。

    但这次行长和警员并没有看到老人斑,不能确定是同一个人。

    这也是极度让人费解的事情

    即便如此,警方终于有了突破。

    警方拿到松井蔚的名片后,立即喜出望外:这不是假名片。

    日文中的“蔚”并不是常见字,制作名牌必须特殊定制,花费较高。

    如果凶手只是做假名片,就没必要如此麻烦。

    果然,松井蔚医生确有其人,是厚生技官医学博士。

    可惜,此人身高1米78,在日本人中算是很高的个子。他的外形同凶手有着巨大差别,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3个案件发生时,松井蔚医生都是在仙台一家医院上班。每天都要同很多人接触,足可以证明他根本不在东京。

    有意思的是,松井蔚自称是个有着超强大脑的人,以记忆力超群著称。他说自己看过的诗歌,只要看一篇就能背诵出来,多年后也不会忘记。

    知道这件事后,松井蔚主动配合警方进行调查。他回忆,在1947年下半年,他一共印制了100张名片,主要散发给一些刚认识、有一定地位的人。

    目前还有6张没有发出去,依靠松井蔚的超强大脑,其余94张全部可以回忆给了谁。

    根据松井蔚写出的名单,警方一一拜访了94个人。

    其中有62个人拿出了名片,有32人则拿不出。其中24人可以证明名片已经被丢入垃圾处理掉了(大部分都是撕碎了),只有8人不能证明名片去向。

    而警方认为,其中1个叫做平泽贞通的56岁北海道画家,同模拟画像高度相似。

    松井蔚回忆,他是在一艘渡船上遇到平泽贞通,双方谈了很久,互相交换了名片。

    平泽贞通却拿不出名片,说自己的钱包在东京都三河岛车站被偷走,名片丢失了。

    在让多名当事人辨认照片后,警方1948年8月21日,在他的老家小樽市逮捕了平泽贞通。

    不过,平泽贞通并不认罪。

    在搜查中,警方发现很多疑点。

    首先,警方很快发现平泽贞通涉嫌4起银行诈骗案件,证据确凿。

    利用自己画家的才能,平泽贞通从黑市上高价买到一些空白的支票,然而模仿一些大公司负责人的签名,去银行提钱。他先后犯罪4次,没有被识破。

    只是,平泽贞通不敢填写太大的金额,骗到的钱并不多。

    在帝银事件之后二三天内,平泽贞通和他妻子的账户上,确实突然出现了17万日元的巨款。

    平泽贞通无法解释巨款的来源,多年后则解释为画春宫画的所得,却没有任何证据。

    同时,平泽贞通是北海道人,案发时他却在东京。在案发当天,他就急匆匆的回到了北海道,确实有一定的嫌疑。

    这起案件中,共有48个人看到过凶手。

    奇怪的是,早在1947年那一起案件的目击者,多说“长得不很像”或者“记不清了”。

    后2起案子中,却有18名目击者表示:凶手相貌同平泽贞通很相似。

    被捕后1个月后,平泽贞通9月23日承认是凶手,并且交代了作案的手段。

    不过,12月20日在东京地方裁判所判决时,他又翻供。

    由于案情恶劣,涉嫌3起谋杀,害死了2人,平泽贞通连续2次被判处死刑。

    这边,平泽贞通连续3次上诉,自称有诈骗行为却从没有杀过人。平泽贞通还在监狱中2次试图自杀,一次是割腕,一次是撞墙。第一次割腕的时候,他用血在墙壁上写下了“冤枉”的字样。

    同时,警方反复侦查,没有发现平泽贞通有接触、使用氰化物的能力和渠道。

    由于案件还有所疑问,死刑也就一直没有执行。

    1987年5月10日,95岁的平泽在八王子医疗监狱内因病去世,此时距离死刑判决已过去30年。

    直到今天,此案件也是日本最离奇的案件之一。

    在平泽贞通病死后15天,曾经办理过该案的警官伴繁雄发声了。

    在电视上,伴繁雄介绍了案件情况和自己的推测。

    他认为平泽贞通压根没有学过医,怎么可能会如此精确的计算氰化物的剂量?

    平泽贞通要么就是冤枉的,要么他只是奉命行事的喽啰,背后有操纵他的人。

    根据作案手段来看,高度怀疑操纵者是一个日本前陆军军官,尤其是731部队成员。

    对于这个观点,参与过调查的另一个警官成智英雄,也表示认可。

    多年后,成智英雄揭露了一些当年的秘密。

    一些警官很早就认为:平泽贞通很没有做过案,根本就是731部队成员自己干的。

    在整个日本,包括毒物学家在内的所有人,不可能去研究毒药如何杀死人的剂量和方法。

    相反,只有731部队才有这个本事

    战后,731部队的成员由于日美的交易,得以被赦免,却无法享受军人待遇。

    少数731部队成员转型为医生,绝大部分却只会杀人不会谋生,很快陷入穷困潦倒的地步。

    到了这种绝境,可能有一些731部队的成员,用自己的杀人技能以抢银行维持生计。

    成智英雄还指出:松井蔚有可能说了假话,所谓超强大脑都是无稽之谈。

    松井蔚隐瞒了自己的历史。在二战中,松井蔚自称是作为军医参战,其实是参加了在印尼的“南方军防疫给水部”。这支部队是细菌战部队,大部分成员来自著名的满洲731部队。

    战后松井蔚以医术高超,得以加入厚生省充当医生,从不对别人说自己战争期间的历史。

    松井蔚还是个很擅长交友的人,同很多战友关系密切。

    那么,这些人到底对氰化物是否了解呢?

    警察曾去拜访了原陆军第9化学兵器研究所的伴繁雄少佐(战后致力于揭露战时日本陆军研究和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曾著有《陆军登户研究所之真相》一书)。在得到保密的许诺下,伴繁雄少佐介绍以往曾经同731部队的战时合作。其中之一,就是研究氰化物致死试验。

    这个实验的内容很多,包括氰化物毒气、水剂、粉末等各项研究,尤其重视致死和致残的剂量。

    当时其他列强都是采用猴子、猩猩之类的动物进行研究,结果都不可靠。

    而731部队采用的是活人,研究的数据是全世界最为精准的。

    伴繁雄少佐还指出,这次事件中的氰化物并非常见的氰化钾。氰化钾如果采用大剂量,只需要1分钟就会发作,非常迅速。想要通过控制剂量,让不同体质的人服药后过二三分钟才发作且一旦发作就迅速死亡,氰化钾是绝对办不到的。

    帝银事件中的氰化物,应该是一种叫做“丙酮氰醇”的东西。

    “丙酮氰醇”被服用以后,需要过约3分钟才会分解为剧毒致死的氰化物。服用者会在一二分钟内失去意识或者死亡。

    而这3分钟的时间,足够忽悠银行所有职员服下药物,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一旦服用以后,凶手只要设法再拖延一到二分钟(骗职员们等待一分钟喝水),对方就会迅速毒发而死,根本来不及呼救。

    这种武器是731部队研究成功,期间用了很多条人命,随后交给第9化学兵器研究所,

    兵器研究所的任务是,利用它制作成暗杀用的武器。这种武器非常致命,却让下毒者有约2到3分钟时间离开危险现场,很适合特工使用。

    可惜,“丙酮氰醇”生不逢时。当时是1941年底,一二个个月太平洋大战爆发。双方用上百军队、飞机大炮、航母坦克拼命,这种暗杀武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丙酮氰醇”被兵器研究所中止研究,样品全部销毁。兵器研究所的人不会制造“丙酮氰醇”,也无法使用。唯一可能制造且使用的,就是原来731部队的那群家伙。

    警方根据这个线索,调查了外形和年龄比较接近的50多个家伙(都是松井蔚的战友)。只有51岁的前大佐诹访敬三郎,没有不在场证明。而且,他同模拟画像也比较相似,不过脸上并没有老人斑。

    就在此时,上面突然下令停止侦查,已经可以确定平泽贞通就是凶手。

    很多日本人认为,政府可能已经知道是谁做的案子,却怕把731部队再次暴露到公众视野。这会导致更大的丑闻,就抓了平泽贞通迅速定罪。

    平泽贞通可能只是诹访敬三郎的爪牙,负责执行的喽啰。

    因平泽贞通是个银行诈骗犯,对银行相当了解,诹访敬三郎就派他去杀人。

    而之前两起未遂案件,1947年第一起的作案者,可能就是诹访敬三郎本人。

    他陷入经济困境需要搞钱。没想到动手的时候,行长竟然直接喊来了警察,让他只能放弃作案、逃走。

    同时,自己的样子被警方看到,诹访敬三郎也就不敢再亲自动手。他就找到平泽贞通,告诉他方法,提供了毒药,让他下手。

    随后两起,都是平泽贞通所为。第一起因行长警惕,没有能够下手。短短一周后,平泽贞通又下手做了第二起,获得了成功,杀死了12个人。

    由于诹访敬三郎细致的制定了计划,平泽贞通只是照着执行,大体没有犯错。

    不过,同杀人成性的恶魔诹访敬三郎不同,平泽贞通只是个诈骗犯,从没有害死过人。

    此次见到银行内十多人横死在地,平泽贞通还是比较慌张的。他根据计划拿走了名片,慌乱中却只是拿走了柜台上的钱。他没有敢于进入到处都是尸体的银行内,找到另外的几十万元巨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平泽贞通不举报诹访敬三郎?

    他不敢。

    大家都知道,731部队在日本还是较为秘密的事情,那个时候政府没有给予公开承认。

    平泽贞通去举报,他倒不是怕诹访敬三郎,而是怕整个731部队的成员都会设法报复。

    他还有妻子和儿女,一旦沦入这些杀人魔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只敢为自己叫屈,却不敢揭发,最终老死在监狱里。

    一种说法是,平泽贞通甚至可能根本就同这件事无关。

    这边,诹访敬三郎以精神病学专家的身份善终,70年代还出版了多本专著。

    至于诹访敬三郎,究竟是不是凶手或者是幕后的主使者?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这起杀人案的真相,同731很多罪行一样,永远不为人知。

    郑春阶被铊毒的经过和历史背景介绍 (二)

    郑春阶被铊毒的经过是一起由个人恩怨引发的连环投毒案。以下是该案件的历史背景介绍:

    一、案件背景

    2003年冬天,在湖北恩施州鹤峰县中营镇,派出所所长郑春阶在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四肢麻木、周身酸软无力。起初他并未在意,但几天后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大量掉发、眉毛和睫毛脱落,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当地人常说的“鬼剃头”相似,引起了中营镇卫生院院长的警觉。

    二、医学检验与确认

    经过医学检验,专家们确认了郑春阶和其他受害者的病症是铊中毒。铊是一种稀有的重金属元素,自然界非常罕见,一般只有实验室才能见到。其毒性非常强,形同砒霜(氰化物),无色无味,易溶于水,人体中毒后慢性发作。

    三、警方调查与嫌疑人锁定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些中毒者似乎都与某一个人存在关联。通过深入调查,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赵庆芝。赵庆芝是镇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因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多人存在矛盾,便用投毒的方式对这些人实施了“暗杀”。

    四、案件影响

    在郑春阶被毒杀之前,已经有4人死亡,4人残疾。赵庆芝的暗杀名单上甚至还有15个名字,这些人与他都有过矛盾,并被他视为报复的对象。这起案件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恐慌,也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狗狗吃老鼠药 多久发作 (三)

    狗吃了老鼠药快的30分钟左右会死,慢的2个小时左右。狗若误食了足量老鼠药,在1个小时左右毒发身亡。

    药性起效初期它们会表现得很兴奋、心跳加速、体温升高、神智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出现口吐白沫全身抽搐,这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死亡。

    如果发现狗狗刚出现症状时,还有救治的机会,切记不要自己乱用药,必须带到医院注射解毒的药,不要拖延,以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

    若只是少量,可以观察2天,如果没有异常无需担心;一旦发作必须紧急就医。狗狗在误食老鼠药后,毒发的时候必须要在1个小时内得到治疗。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它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投毒致癌要多久。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