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 2、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

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销售金额达到五万,或者是未销售的产品货值十五万的。对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工商局查处过程中,认定构成犯罪的,会移送给公安机关处理。对于本罪的处罚是判刑并处以一定的罚金。 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在认定有关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时,必须具体分析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的种类、性质、用途,并以此来确定其犯罪成立在客观上所要求的构成要件,从而科学而又准确地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做到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罚当其罪。
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怎么判刑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犯罪主体是什么
作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主体,依据刑法的规定,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而单位既可以是合法成立的,也可以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非法单位。无论是合法成立的,还是非法成立的,不影响单位构成犯罪。作为个人犯本罪的,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当然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群众健康,对于这种行为,一旦构成犯罪,就要追究责任主体的刑事责任。根据司法解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数额在五万,或者未销售货值十五万,就可以立案,对于企业犯罪的,对负责人判刑,并对企业判处罚金。誉祥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 (二)
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简言之,是故意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在工商业活动中生产、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其法律依据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如若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甚至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根据销售金额的大小,处罚力度也不同。具体为: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将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并处或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若销售金额上升至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则需承担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同样为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当销售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时,将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罚金范围为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销售金额超过二百万元的,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因此,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秩序,更面临法律的严惩。企业与个人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商品质量,维护市场公平与消费者权益。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奥律网关于销售假冒伪劣的商品罪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