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爱打人的孩子,父母该怎么教育呢?
- 2、高情商的家长,都是怎么教育脾气暴躁的孩子的?
- 3、和8岁女儿打着玩,她竟然给我一耳光,也是闹着玩但我疼,我该怎么办?
- 4、对于喜欢咬人、打人的孩子,在幼儿园该怎么与小朋友和平相处?
- 5、薛妈妈育儿:孩子欺软怕硬,动不动就戳别人脸怎么办?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爱打人的孩子,父母该怎么教育呢? (一)

优质回答今天我就和我的小宝贝遇到了一个爱打人的小哥哥,这个小哥哥看着和我儿子大,两个孩子一遇见就一见如故玩得非常投缘,可是玩得正开心,这个小朋友突然就朝我儿子的头上打了一下,我心里一惊但是也没有说什么想看孩子们怎么处理。但是这个小朋友的爷爷看到了生气地冲过来对这位小朋友说,“你怎么又打人,再不好好玩就回家”,小朋友一听不可以玩了或者是有点害怕也可能是有些委屈,哇哇地哭起来,哭得很伤心,我儿子急忙上去拉小朋友的手想安慰,过了好一会这两个孩子才又回到快乐的游戏中。
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应该都遇到过,有可能你是被打孩子的家长,也有可能你是打人的孩子的家长,但是这样的年纪下这种行为真的是打人吗?孩子动手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一:不甘受冷落。2-3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会时刻注意自己是不是被关注,也希望自己时刻都能得到关注,这个时候打人或者捣蛋做坏事就成了他们吸引注意的方式,在小朋友的世界里,他不会把“打人”和“被骂”联系起来,他只是想简单地得到他想要的关注,于是就出现了打人这种攻击行为。
二:不会表达。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的话还说的不是很清楚,尤其是男孩,语言发育会相对较晚一点,但是行为和思想已经发育了,就造成了想表达却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用他们熟悉的方式,身体,所以会有大人们眼里的“暴力”,比如打、踢、咬等等。
三: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模仿性太强了,他看见了什么他也无法去判断是不是正确只能照做,比如小哥哥扔石头他也会扔石头,但是他还掌控不了方向、力度,这个时候有可能这个石头就朝着小朋友去了,于是又被变成了你这个小孩怎么用石头打人。
孩子们在一起尤其是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一起总是容易起冲突,这个太正常了,重点不是批评惩罚,重点是如何引导,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
第一:给孩子一个冷静的榜样。平时在与孩子相处时不要以暴力性的行为来制止孩子的错误,如果家长经常以打孩子来教育,那么孩子就会学习到打人原来是一种解决方式,他就会拿出来用在他和小朋友的相处上,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是你的影子。
第二:态度坚定且温和。小朋友出现打人这种事情的时候肯定是不好的,一定要加以引导,不要放任,引导的时候一定要用温柔的语气和坚定地态度告诉孩子这件事是一件不好的事,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好。千万不要在孩子打了你之后你借机和他打闹,让他觉得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游戏,另外一定不能急于给孩子贴上你怎么打人的标签,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是在和小朋友玩没有控制好力度还是因为什么,也许孩子只是想递给小朋友一个东西却不小心打到了小朋友。
高情商的家长,都是怎么教育脾气暴躁的孩子的? (二)
优质回答孩子打了别人,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有很多的家长后台留言向我咨询,因为自己捉摸不透孩子的性格,所以在碰到孩子打人时候,常常会手足无措。在面对孩子打人这件事上,我建议家长们先来了解下孩子,对照自己孩子是否有以下情况发生。
有些孩子在1-3岁的时候脾气会比较暴躁,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经常无理取闹,愤怒、情绪消极;
2.容易发脾气,严重时还会摔东西;
3.有暴力倾向,一言不合会欺负小伙伴;
4.经常性威胁父母,例如“你不给我买这个玩具我就不吃饭了”;
5.常常会焦躁,反抗、自闭等;
如果出现了这五种情况,那说明孩子已经有了严重的情绪问题。宝妈是不是经常在想,为什么宝宝不会分享?为什么不能体会做父母的艰辛?为什么这么暴躁?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总是要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宝宝要经历一个学习、教化的过程才能变成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那么孩子从学习语言开始到5岁左右这一个阶段被称为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也就是1-5岁的孩子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可以用几个知识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1、运用符号的能力,他们会运用语言符号,身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2、以自我为出发点,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思考问题。
3、思维的不可逆性,他们的思维是单线运行,比如他们知道自己不开心就要欺负别的小朋友,却不懂得别的小朋友不开心了其实也会欺负自己。
在了解到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有欺负小朋友、抢玩具、打架的行为了,其实科学地进行引导,孩子会越来越好,因为这就是学习的作用。
下面,就来帮助大家找方法来解决孩子性格暴躁的问题。
1、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这是所有方法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甚至发生了肢体碰撞,经过耳濡目染孩子有样学样,行为自然会趋向于大人。此时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温顺、讲道理。
2、善于观察,学会沟通。
这一阶段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发脾气时家长应观察他发脾气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抢别人的玩具,是因为别人手上的玩具是自己的具有领主意识?还是羡慕别人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看想要占为己有?在观察到原因之后才能好好的跟孩子讲道理。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道理。参考第一点,如果家庭环境是和谐幸福的,爸爸妈妈遇到争论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不是大吵大闹,孩子是会模仿这种好的行为的。
那么如何讲道理呢?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按照他的思路一点一点教。不要把将孩子成人化,否则你会发现你在“鸡同鸭讲”。
比如据你观察,孩子抢小朋友的玩具是因为小朋友手上的玩具是自己的,你可以这样说:“宝宝特别棒,自己的东西当然要保护好,但是宝宝想一想,如果下次小朋友手中有你特别喜欢的玩具,你想不想拿过来玩呢,你看,你把他喜欢的玩具借给他玩,下次再向他借你喜欢的玩具,你是不是能多玩很多玩具呢?”开导完之后可以先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可再继续教孩子如何礼貌的借,再跟孩子玩一玩礼貌借东西的游戏。
再比如,根据观察,许多孩子喜欢打人是希望博得家长的关注。会出现没有轻重的打爸爸妈妈,打爷爷奶奶。如果你在发现孩子是因为博关注而打人的情况下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咦俺孩儿这么大点就会打人了?”那你就成功掉进小宝贝儿的陷阱里了。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忽视、不理睬。当孩子发生这样的行为之后,不要采取回应,冷淡处理,多试几次他就知道这样做并没有效果。当发现孩子此时非常沮丧的时候,沟通就会派上用场。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你,你这样无端的打我们会很痛.”
分享、礼貌与关爱的学习都是反复进行的,多练习,耐心的沟通,孩子肯定会进步的。
3、教会孩子“说”比“动手”更重要。
1-5岁的孩子,语言掌握的不够好,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所以会依赖于动作来表达情绪,在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大多会采用肢体的反抗去应对。所以宝妈们应该多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教一些词语来表达情绪。例如:喜欢、不要、好、不好、等等
语言的训练可以用于多方面,比如穿衣服的时候拿几件衣服让孩子去选,让他自己说出来想穿哪一件。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你最喜欢吃桌子上的什么菜。在游戏时孩子如果非常介意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可以教孩子说出来,“我不想把这个玩具给你”
引导孩子在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时用语言代替动作,能说“不”就别动手。
家长不要有孩子说“不”的顾虑,觉得孩子不会分享,觉得在其他家长面前脸上无光。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分享是经过实践慢慢学习的一项珍贵的品质。刚开始不必强迫,可以等孩子大点的时候慢慢引导,孩子到了心理成熟的阶段再经过反复的引导很快就会拥有分享的美德。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招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给予孩子有效的回应来强化他的正确行为。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说当孩子按照你训练的方法做了,用“好的”“妈妈”来表达积极情绪,用“不”,“妈妈我不喜欢这个”来表达消极情绪时,我们应该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来强化孩子的行为,要经常性的夸奖。比如“宝宝你真棒!你选的衣服真好看”,或者“没关系宝宝,你不喜欢吃这个,那我们吃那个”。有了奖励性的语言会激励孩子下一次还这么做,久而久之会形成语言代替行动来表达情绪的习惯。
4、情感辅助
情感辅助就很好理解了,绘本的阅读、故事的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灌输,都会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从故事中学会与小朋友相处的方式。也可以经常性的听一听舒缓的音乐,让孩子暴躁的情绪渐渐冷静下来。另外性格暴躁的孩子要进行耐心、意志力的锻炼,在对其游戏类型的选择上应该多选择能够坐下来持续时间较长的类型。
和8岁女儿打着玩,她竟然给我一耳光,也是闹着玩但我疼,我该怎么办? (三)
优质回答先哄哄,让她别哭了(不哄也行,主要等小宝贝还有你冷静下来之后),再给她道歉,不应该打她的,要好好温柔的和她交谈,然后你要告诉她爸爸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是因为她打疼了你你才生气了没控制好自己。
等她接受道歉后在好好和她说打闹玩耍的时候是要注意好力道的,不可以打疼别人之类的(自由发挥)
再补充一点哦,女孩子呢不像男孩子,尽量别动不动就直接上手教育啦(虽然我小时候也是三天两头就被父母搓一顿,但是个人认为父母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平时的时候也请注意下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小宝贝树立一个好的标杆哦)
对于喜欢咬人、打人的孩子,在幼儿园该怎么与小朋友和平相处? (四)
优质回答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很容易就会听到幼儿园中的孩子被其他孩子咬伤或者是被打的情况发生,受伤孩子的家长对于自家孩子也会十分的心疼,于是就会去幼儿园找老师,要求老师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幼儿园老师也经常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去联系那些犯了错误孩子的家长,这些家长也表示十分的无奈,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也应该理解,毕竟孩子年龄小,对于人际交往会有些陌生,往往就会用自己的特殊做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子很容易就会给幼儿园的其他孩子带来影响,那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如何与幼儿园其他的孩子和平相处呢?
作为犯了错误孩子的家长来说,一定要在生活当中教育孩子,千万不要打人或者是去咬人这种行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如果自己经常用这种行为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长此以往下去幼儿园的小朋友就不会去与自己玩耍,到时候自己只能一个人孤单的在幼儿园上学,当孩子听完家长的教导之后,肯定会怕自己今后一个人在幼儿园上学没有人和他玩耍,所以就会改掉自己的这些习惯。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因为孩子从小在家中长大,突然到了幼儿园生活,如果遇到其他小朋友给自己带来威胁的话,很容易就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从而去打其他小朋友或者是咬其他小朋友,对于这种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要让孩子觉得进入幼儿园之后没有人帮助他们,而且有一些孩子咬人,很可能是在牙齿发育成长过程当中产生的牙痒行为,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在幼儿园安全快乐的长大。
薛妈妈育儿:孩子欺软怕硬,动不动就戳别人脸怎么办? (五)
优质回答有妈妈说她家小宝贝虽然个子娇小点,但是其他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时,就会马上跑过去打人家,特别喜欢用手戳或者捏人家的小脸;这小宝贝有些欺软怕硬,遇到打不赢的下朋友就打下马上跑,没跑赢被打了就会哭着回家。因为这个好多小朋友都不跟他玩,虽然他也很喜欢和小朋友玩,但就是动不动戳人脸,应该怎么办?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小宝贝打人并不是他道德有问题,可能的原因有:
1,模仿
可能小宝贝每次遇到大人或者其他小孩,都喜欢捏捏他的小脸蛋;这样孩子以为这种行为是打招呼或者喜欢的表现,孩子自然会以为模仿而有这样的行为;
2,强化
当孩子想要满足自己某种欲望时,他发现用这种行为后,大人会妥协或者满足他,这样会让孩子以为只要我做这种行为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3,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会觉得男孩就应该要有些攻击性,在大人的这样影响下孩子会学会这种行为。
对于孩子不良行为的改变:
1,淡化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明确的指出这样是不对,当然也要给出大人的不喜欢或者愤怒表情但不要情绪波动太大,然后淡化就行;
2,转移
通过其他的方面来转移孩子兴趣,让孩子渐渐忘掉打人行为;
3,鼓励
多鼓励孩子好的方面,并引导孩子向这些方面发展并给予孩子奖励和拥抱。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宝贝动手打人怎么解决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奥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