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户口是否能继承农村宅基地的问题,这涉及到我国土地管理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其所有权归属于村集体,村民仅拥有使用权。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宅基地本身并不属于遗产范畴,因此不能单独被继承。这一规定意味着,拥有居民户口的人,若并非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无法继承农村宅基地的。然而,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村民个人财产,则可依法继承。
- 1、居民户口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吗
- 2、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法律规定
- 3、农村宅基地的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有谁说说看?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居民户口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吗 (一)

答法律分析:
宅基地不能继承,宅基地不属于私人性质,而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因此没有人能够继承宅基地。但是农民可以继承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对宅基地的房屋享有继承权,相当于继续使用宅基地。农村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村集体依法无偿划拨给农民建房的。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因此,宅基地不能作为个人遗产继承。如果宅基地上已建房,房屋可以作为个人财产继承。继承人继承房屋后,可以继续使用宅基地,直至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由本人向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提出用地申请、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其成员会议或者村民委员召开其村民会议就村民提出用地申请进行讨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者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九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衍生问题:
宅基地怎么申请?
由本人向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提出用地申请、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其成员会议或者村民委员召开其村民会议就村民提出用地申请进行讨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者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法律规定 (二)
答宅基地使用权是可以流转的。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
依据《民法典》第363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简而言之,符合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规定经过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宅基地的使用权是允许流转的,具体方式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加以明确。
现今可以明确的是,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宅基地上建筑的房屋继承程序开始后,优先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继承人放弃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宅基地。
1、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人均有继承权。
2、被继承人为农村户口,可以继续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3、宅基地不属于遗产所以不能被继承,如果继承人不属于农民户口的,不再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4、村委会有权将宅基地使用权收回,被继承人可以将宅基地上的附着物拆除清理或者按规定将该处住宅卖给本村有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
宅基地房屋继承的条件是:
1、继承人必须是宅基地所在村的村民且符合宅基地使用标准;
2、宅基地房屋建造合法、符合当地标准;
3、继承行为报经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同意。
农村房地产是农民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造的住宅。因此对于宅基地,农民不需缴纳任何土地费就可以获得,具有福利性质。
一般来说,宅基地是不能继承的。但是建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财产,可以继承,即房屋可以占有和使用。但是继承人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房屋不能改建、改建、扩建。农村房屋继承必须要保证男女平等,要按照法律规定去继承。
宅基地的房子的继承方式如下:
1、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土地使用权的一部分,归当地的农村经济组织所有,但公民可以依法取得对宅基地的使用权;
2、法律规定宅基地由村民按户申请使用,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应属于村民户内家庭成员共同共有,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只是家庭的代表人,其并不能独占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继承需要的手续如下:
1、去当地派出所注销户籍,办理死亡证明;
2、去当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房产继承一般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3、向当地登记机构提交房地产登记申请书、身份证、继承权公证书或遗嘱公证书等,遗赠和遗嘱继承、法定继承不同需要支付税收等。
遗产继承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遗嘱生效后,并不表明遗产承受人在任何时候均可不受阻碍地行使其继承权利。
2、遗嘱继承在本质上是财产所有权的流转,所以遗嘱继承的效力会受到财产所有权效力的影响。
3、继承权作为一项权利,继承人有放弃的自由。
遗嘱继承形式如下:
1、公证遗嘱,是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的遗嘱;
2、自书遗嘱,遗嘱人在生前亲笔书写的对其个人财产的处分,不需要见证人;
3、打印遗嘱,打印遗嘱是指是用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打印出的遗嘱。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 年、月、日。
4、代书遗嘱,如果遗嘱人因病或者不识字不能书写遗嘱,可以委托他人代写遗嘱;
5、录音录像遗嘱,这种形式现在实际上并不多见,一般也不建议采用,因为存在着被剪辑或者篡改的可能性;
6、口头遗嘱,只有在危急的情况下,遗嘱人可以立口头遗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有谁说说看? (三)
答农村宅基地的继承最新政策是:农村宅基地本身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遵循“地随房走”的原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宅基地不可继承
法律规定: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然而,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并非一般的“财产”,而是具有特殊性质的财产。人身依附性: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它必须因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取得,一旦失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该权利也随之失去。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不可以在不同农民个体之间进行流转,即不可以继承。
二、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保障居住需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主要是为了保障每户农民的居住需求,具有社会保障功能。避免无限扩大:如果允许宅基地继承,将导致宅基地的无限扩大,违背了土地管理法关于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有关规定。
三、“地随房走”原则
房屋继承:虽然宅基地本身不可以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可以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继承: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当继承人继承了宅基地上的房屋时,也间接地获得了该宅基地的使用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使用权是附属于房屋的,一旦房屋灭失(如被拆除),继承人将失去对宅基地的使用权。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本身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并遵循“地随房走”的原则。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应充分考虑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农村宅基地继承权新规定,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奥律网的其他内容。